返回第四十四章 史无前例的铸件-主轴(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了汽油喷壶,火焊所需要的焊接设备算是解决了,但刘一凡没急着着手制作,考虑清楚细节才好下手,这也是刘一凡的一向习惯。锅炉炉体问题不大了,刘一凡开始考虑动力设备方向。琢磨了一天后,刘一凡还是放弃了蒸汽活塞机的想法,加工难度太大,以目前条件实现不了,蒸汽无疑是现阶段实现动力源最好的利用手段,不过活塞机加工不了,有简单的啊,后世发展迅速的汽轮机原理最简单了,无非就是高压蒸汽推动风叶带动轴转动而已,功率高,而且故障少,使用寿命长,优点很多。蒸汽锅炉目前条件下可实现,叶片嘛,加工不了精细的,粗叶片还是能实现的。高压实现不了,低压也行,而且现阶段想实现高速也不现实。

    后世的汽轮机虽说原理简单,但结构很是很复杂的,越是做功高的制作难度越大,中国开始时也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相关设备,以目前时代条件蒸汽轮机无疑是最适合的,燃烧供热不挑能源,煤,木头,只要能燃烧的都可以做为能源,适应性好。做功利用的是水蒸汽,水更是哪都有。刘一凡也没想做出后世那种复杂的,以做出简易些的就行。目前无论是农作物所需要的动力还是以后船只用,动力要求并不大,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可以实现的。

    蒸汽轮机最基本的就是一个喷嘴吹动一圈叶片,这是单级轮机,功率太小,只能做多级的动力才够,刘一凡拿着碳笔不停地在纸上勾勾抹抹,设计着蒸汽轮机的结构,一个喷嘴不够就来一排,叶片复杂曲面的制作费劲就锻打直面斜角度的,铁的不好加工就用铜料制作叶片,强度不够就再加层外圈固定,转轴肯定用空心的了,能节省些材料,也利于散热,为了便于安装和维修,采用上下箱体结构的,没螺栓螺母什么的就先铆接。密封没有橡胶垫先用加热铜先焊接上。刘一凡嘴里不停的嘟嘟着,手里不停的画着,旁边的人看刘一凡神经兮兮的样子,知道老大又犯病了,一般这种时候都是老大遇到难题时的反应,过后不定又倒弄出什么稀希古怪的东西来。

    有时刘一凡也想过靠自己一人做不到现代工业化,但无奈来到这个世界,想改变自己生存状态也好,为身边人过上幸福生活也罢,再远一些把中原汉人从苦难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为了这些目标,他也得更加努力,整体上做不到,不但表局部上做不到,凭着自己掌握的先进于这个时代的思想,技术,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变化现在还是可以实现的。

    几天后一个基本成型的汽轮机设计草图构思完成,考虑到现在的生产能力,目前的物质水平,刘一凡也没指望头次就能打造出后世那种热效率高的蒸汽汽轮机,利用手中现有的材料,效率低些只要能用就好。

    岛上的居民也结束了丰收的庆祝活动,继续投入到生产中,因为大家知道想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得靠全体人员的努力劳作,而岛主刘一凡的种种神奇表现,创造出来的各样先进实用的装置给了大家极强的信心。

    刘一凡准备好材料后,准备着手开始打造自己的汽轮机,对于目前的动力需求,整体上功率并不大,所以为了保险也好,刘一凡设计的汽轮机尺寸并不太大,但主轴也达到了三米长,汽轮圆直径最粗处将近两米,做得大些将来也为上船作为动力考虑,岛上全靠船只和陆地动输物质,全靠风帆速度太慢不说,季风限制太多,以这个时代帆船平均八九节的时速,以后想靠近海发展贸易,一个来回动则一两月时间,慢得无法让刘一凡接受。

    三米长,一米多粗的长轴对于现在浇铸的铸件来说绝对是个庞然大物,还从来没有铸过这么大的家伙,为此,刘一凡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浇铸模炉体,光建炉,烘干,修形就用了一周的时间,既然精心打磨,主轴的圆度同轴不也敢保证一定可行,只能尽力减小误差。这么大尺寸的铸件虽然是空心,但所需用的铁量更是惊人,为了保证能连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