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刺桐港(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琉璃灯的研发,极大地促进了岛上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刘一凡也纷发下去一部分作为福利,剩余能有百十多个。这次准备赎卖的商品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五条飞剪船也在吴老大的尽力督促下很快完工了。条件具备了,刘一凡给每条船分派了水手,有成熟经验的渔民不多,上次吴老大带来的一百多渔民给每条船一分也就所剩无几了。除了水手渔民,刘一凡又带了不少护卫,杂工共计二百多人,岛人一下少了一小半人,不过这样每条船上也不过二三十人而已,人口少问题又成了刘一凡的困扰。

    这次刘一凡的远行可真正称得上是船队了,六条飞剪加上自己那艘双体船,一共七艘装载了这段时间生产的盐、酒、琉璃灯和这段岛民加班加点提炼出来的几十大坛煤油。不过这次就不会有上次航行时的吃饭问题的尴尬,刘一凡带了大批生产出来的罐头食品,脱水干菜,锅盔也带了一大批,还为每条船配备了加工出来的简易煤油炉,这样极大方便了远行时船上的生活,也解放出一些人手。

    补齐了给养后。第二天一大早刘一凡率领船队出海远航,这天农历上写着宜祈福 斋醮 出行 开市 交易  纳财,黄道吉日。

    目标南宋港口刺桐港(后世泉州港),直线距离大约为2500海里,以飞剪船平均十几节的时速,预计十几天后到达。有了充足的食物补给和领先这个时代的六分仪和精确海图,刘一凡没像这个时代一样沿海岸航行,计算了船行路线后,从库页岛通过高丽和日本岛间的朝鲜海峡,直奔刺桐港而去。 为什么选刺桐港,刘一凡对古代的印象,刺桐港在历史上一直是对外贸易有名的地方,它是的,刘一凡也存了点小心思,宋代海运极其发达,这条海上丝绸这路航线全长14万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这个时代连接世界的地方,万一撞大运,遇到这个时代不认识的其它国家的好东西呢。

    由于远离海岸,基本都在东海深海处行驶,一路上基本没遇到什么渔船,这时能够进行跨海航行的都是远海船行的大型商船,特别是北方更不多见。

    这一路上,船上渔民充分体会到了煤油炉和罐头食品的方便,到了吃饭时辰,随便给炉子加点煤油,点火就着,打开个陶坛肉罐头,放些干菜,倒点水,一会就热气腾腾干菜炖肉就熟了,再掰个锅盔泡在汤里,吃得美滋滋的。随时烧些开水喝个茶什么的更是方便,煤油炉火力大,燃烧稳定,除了有点怪味道外,别的没什么缺点,而且没有什么烟,这可比用木柴生火快多了。晚上照明用的那个琉璃灯更是好用,以前晚上行船用灯笼还得不时担心海上风浪会把蜡烛吹灭,现在把琉璃灯挂在桅杆上,一般海风很少能吹灭,晚上把船上照得一清二楚,改个帆向,探个水路,再也不用愁晚上看不清了。真不亏是老大,整出来的东西就是好。刘一凡这几天都快被船上水手夸上天了,不得已找个船舱躲会清静。

    海上航行过黄海到达东海后,海面上的相遇的船只渐多起来,吴老大介绍说这都是从南宋几大港口走海船的。听吴老大的介绍,刘一凡开始对此时的南宋海外贸易有了个初步印象。

    这个时代通过海外贸易,宋人对外部世界地理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近点的日本,高丽,远一些的天竺(印度)直至更远的阿拉伯地区。海外贸易巨大利益促使更多的宋人走出国门,中国的丝绸,茶,陶、瓷,纸等。外番的香料,珠宝,都是利润丰厚商品。一出一进间,海商们获得了大量的回报。南宋通过于此征收重税国库增加收入,也是南宋抵抗金国和蒙元几十年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些都跟刘一凡没什么关系,快到泉州港了,刘一凡考虑以什么样的身份进行这次贸易。南宋目前都城建在临安府,泉州靠近都城,南宋又对海外贸易实行优惠政策,泉州日渐的超过杭州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