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依葫芦画瓢(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吃完饭,刘一凡等人回到太和楼,刘一凡叫来掌柜详细打听现在南宋北方人情况,果然就像听到的那样,现在南迁来的北方人境况不佳,特别是穷困的北方百姓,由于没地,只能为南方有地大户打零工等,找活做,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贫困生活,而且南方对北方人的歧视日渐加深。听到这,刘一凡和掌柜探讨了一个招一批北方人回去种地的想法,掌柜给刘一凡出了个道,若办此事,得打通泉州知州事(掌总领郡务,凡兵民之政,皆总焉)。刘一凡请掌柜代为引见。看在此次交易获利甚多,掌柜言行,不过具体见不见不好说。

    刘一凡备上厚礼,按约定前往泉州知州事衙门,结果知州事没见到,倒是一名钱师爷接待了刘一凡。看来商人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得不到重视。刘一凡与师爷详细说,我本琉球人士,因本地捕渔,耕种缺人,又听闻宋地人多,想招纳些人去种地,为期十年,待遇从优等等,刘一凡依葫芦画瓢,把后世美国从中国广州招聘华人劳工那一套说辞拿了出来,又听闻知州事善待百姓,德照四方,为百姓日夜辛劳等等云云,最后愿为泉州知州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捐献,为解北方流民问题做出一点贡献,愿招聘一些北方流民人等去琉球,一解琉球缺人,二缓急泉州人多问题等等。

    之前刘一凡说的一堆话,师爷眯着眼,基本没听进一句,只待后边言捐献后,师爷才睁开微眯的双眼,喝口茶,不知需要招多少人务工,捐献多少。刘一凡比划了五个手指,五百?师爷不屑地问?不,五千两,人嘛 ,越多越好。听到五千两数字后,师爷才坐直了身子,吩咐给刘一凡等人上茶。喝过一轮茶后,师爷才言此事不小,得禀明知州老爷后才作答,刘一凡等人先回云听信云云。

    第二天,师爷回信给刘一凡,事情办妥了,不过得需捐纳八千两,对于知州坐起涨价这种行径,刘一凡倒是看得开,不过多加三千两可以,但得官府协助出人办招人事宜,并为招纳流民提供方便。有钱好办事,这个倒很容易,就是出点手下人的事。很快,一个招纳流民去琉球务工告示贴在泉州府衙外,并有官差人协办招人。刘一凡开出了每人五两安家费的高额补助,并且待遇从优,每年至少可赚十两白银男女不限,北人从优。

    此告示一出吸引了大批生活困苦的北方流民,每人五两安家费,每年还有十两可拿,这

    对于挣扎求活的底层百姓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而且还是有官府人协办,可信度很高,一时间吸引了大批的人报名。招人也从开始的来一个算一个,到后面开始挑选身体健康,有手艺在身,渔民优先等一系列条件上。以至于后期为了一个名额,不少后面排队的人大打出手,

    这时负责管理秩序的官差可不客气,一顿板子打过去,马上消停。

    看着招人热烈的场面,刘一凡也笑逐顔开,计算了此次七艘船的可载人数,初步定了头次招纳人数量为一千人,人满为止。很快,几天的时间,一千人招纳完毕,这一千人优中选优,基本都是身体健康,有些技能在身的人,以北方人居多,南人生活底层的渔民也有不少报名。

    计算了下此次招人成本,给知州大人800个金币,折白银八千两。一千人所用费用为五千两,再去除孝敬协办官差人的百十两,大概费用为一万三千多两,还是蛮合适的,需要费用不少,不过在泉州本地打开了招人的渠道,以后岛上可以源源补充人力。对于知州来说既有银子拿,还解决了一部分北人问题,而且还是送到海外,不是资助北方蒙古人地区,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几天后完成了此次货运交割后,刘一凡在太和楼留下些人负责日后继续招纳人员事宜,带着此次采购的物资和招纳的一千务工人员踏上了回库页岛的航程,对于他们来说,琉球和库页岛在哪都是一样的,没有人对这个有概念,特别是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