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致远号(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比较顺利的研究成功,刘一凡准备开始囤积一批弹药,这种弹药制作不易,照实心铁弹来说麻烦不少。这段时间里,岛上的商品盐,酒和煤油灯又生产了一批,刘一凡也派出了小型船队运至山东和泉州进行交易,现在刘一凡开始把一些贸易下放到手下人,提拨了不少之前做过一些生意的掌柜,自己打开了销路,再由他们进行交易也容易一些。

    寒冬将至,棉花,布匹,毛料都要制作成过冬物质,在制衣方面妇人在这方面比男青壮要细心不少,不过岛的上的妇人太少,之前带过来的和交易而来的妇人一直人数不多,之前由于生存压力很大,还没什么问题,但现在吃的饱,穿得暖了,岛上男女不平衡问题开始出现了,岛上不少精力无处发泄的成年壮丁开始有了骚扰为数不多的妇人现象发生。现在岛男女比例快达到几十比一了,这不是正常现象,从日后岛上生活稳定也好,长久发展也好,得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岛上头艘两万料的大船大吴老大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关和刘一凡提供的详细资料下终于在八月中旬正式下水。这艘大船生产的真是不易,七八百人的日夜施工,加之框架结构的大量应用,使得之前年余才能完成建造的大船,在几月内完工,这也得益于现有岛上初级工业体系的建立,和蒸汽动力小规模应用产生的集群效应,在船龙骨,肋骨支撑结构铺设焊接完后,大量的铁制框架被铜螺杆螺母,紧固,焊接成型,无数标准尺寸的船用木甲板在蒸汽锯的切割上快速成型,这样大量应用铁和铜建造的船支这在吴老大的经验里是从末经历过的,也就是岛上铜,铁资源自已生产,不计成本,不然光这些用料成本足以购置几艘这样的大船。不过在刘一凡看来,这些不是问题,能快速建造才是目前急需的,上次一千人还要分几次运输这样的窘迫情况,刘一凡可不希望再发生。

    当刘一凡通过船侧缆绳网爬上这艘露出水面七八米高的上层甲板上才直观地感受到这船有多大,船长为140余米,宽向接近二十米,五桅杆,全部为四角帆,这种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顺风,甲板为三层,整体造型接近飞剪船,整体狭长造型。光船艏三角帆杆长就十余米,整体船重虽然没精确计算,不过几千吨还是有的,至于满载后以其巨大的排水量。装载大量的货物还是没问题的,整个船体被分为三层,每层分布了大大小小的隔水仓,整条船基本没有什么装饰物件,只有基本的船用结构,这是节省做工时间的后果。这么大的船支以目前岛上的汽轮机的功率大小,不足以全功率推动这样满载近万吨的船,只能作为辅助动力。船尾尾舵也是由一座小型蒸汽轮机作为动力源调尾舵方向,这已经不是人力能推得动了。因为大部分采用了框架结构,所以船体很轻,不得以船底放置了大量石料作为压舱物,不过由于没有采用传统造船结构,这种框架结构能否经受住海浪的颠簸还有待实验,为了保险起见,刘一凡在框架尺寸上做了上限尺寸设计,即使这样,船只整体重量也照传统全木制帆船大大减轻了不少。在船两侧横向每层有三十余火炮窗口,被盖板遮挡着,只是目前的火炮产量不足以全部装备上,只能实验性质装备了二十门青铜炮,即使这样,也是这个时代目前来说最为强大的火力存在。整船操作用水手一百余人,粗步估算可满载千余人,货运几千余吨。对于这艘巨船,刘一凡非常满意,巨额奖励吴老大一千两白银。不过吴老大现在兴趣已经不在这方面了,如果说之前为刘一凡服务是为年酬几百两银子的话,那现在的吴老大已经转移到能够建造如此巨大船只上,当了一辈子的渔民和船匠,能在临老时接手建造如此巨船,这样的成就感,已经不是几百两的白银能代替的。刘一凡为这艘船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下水仪式,并取名致远号,在刘一凡的心中一直有个痛,这也是这支巨舰取此名的原因。虽然后期生活用品等还要不断的往船上搬运,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