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未明,妈妈就挑上水桶去担水。
在村中央,有一口甜水井。原来立有神水,贡井二碑,后遗失。下面用砖石砌就,周围以巨石围成,上面东西两个支架,中间有个带绳子的辘轳,绳头挂铁钩。
担水人少时,井水水位高。用扁担一勾桶梁,左右一摇,,水桶溢满了水,提溜上来。另一个水桶如法炮制,非常便利。
担水人多时,井水水位低。将桶一挂,辘轳一推,那桶就下到井里,“嗵”的一声,水花四溅,左右一晃绳,那桶就涌满了水,摇看辘轳将桶提到井口,一够,将水倒入另一个空桶。再入水,再起,提出来。弯腰用扁担上的铁钩左右一勾,踩着匀称的脚步,一摇一晃,带着韵味。换肩时手都不用扶扁担,两个肩膀一圪扭,扁担就从右肩旋到了左肩,桶里的水却纹丝不动。听着吱牛吱牛的动听声音回到家中。提起水桶,“哗”地一声,倒到瓮里。“哗”另一桶水也倒进去。
爸爸上班走了,妈妈挑满自己家的水瓮儿,又给爷爷娘娘的水瓮儿也挑得满满当当。
我经常成了妈妈挑水的跟屁虫。一路上踩着滴落的水珠玩。奇怪它怎么钻得那么快,一落地就剩了个浅浅的水印儿。
每天担水的人那么多,那井水好像总是担不完。
据爷爷讲,宁伊了(宁家营)的水,源于太谷地下甘泉水线,水源相通,甘冽清新。与相邻其他村子的水质截然不同。
尧在尧城建立都城,吃的水就从甯伊耆(宁家营)拉。
黄帝c颛顼c帝喾c唐尧c虞舜为五帝。尧是传说中黄河流域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姓伊耆,名放勋,史称陶唐氏。是中华民族共认的祖先。
集解皇甫谧曰:“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
宁伊了(宁伊耆,宁家营)有可能是以讹传讹,应当为甯伊耆。耆念老。清顺治《清源县志》载有“尧城镇,在县东南三十里”。时任知县的和羹曾赋诗云:“梗阳东去一城圜,古帝高踪此地传。野老迄今崇庙祀,涂歌无处不尧天。”野老为宁伊耆。如此相推,宁家营的历史应该与炎帝,尧城相当,一些历史问题就迎刃而解。宁家营(宁伊耆)在尧时就有甯城伊耆一说。宁氏世袭“屯田理事”。
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第者,次序之目;一者,举数之由:故曰五帝本纪第一。
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正义云:“左阳,故记动。右阴,故记言。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案:春秋时置左右史,故云史记也。
古志云:神水,神农氏炎帝掘之,位于甯城之中。伊耆尧崇庙祀,见则尝之,以为异,神水甘冽而清纯,宜制酒沥醋,活命去疾。立碑以记之。
清徐酒醋史可以上溯到尧帝时代,至今已有四千余年了。宁家营(甯伊耆)神水功不可没。
现在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利用甯伊耆(宁伊了,宁家营)的神水,夺得先机,名扬天下。
还有一说,连慈禧南逃在徐沟天禄堂用的水都是宁伊了进贡的。因为徐沟水是寒(咸)的,宁伊耆(甯伊耆)的水是颠(甜)的。又有贡井一说。
用神水熬的米汤黄澄澄的,特别香。用它洗头,不油不腻特别舒服。小孩儿们玩儿得累了,用水瓢喝几口冷水,“咕咚咕咚”灌下肚子,又甘又甜,特别舒坦,而且从来不闹肚子。
即使没有多余的调和,神水井的水做出来的饭菜哪儿也比不了。
直到现在,每次回娘家,外嫁的女儿们总是先洗个头,再喝点喷香的米汤。有个头疼脑热,一洗皆无。妈妈们也都总是念叨:“还是咱们村子了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