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部 周王伐秦第一章 楚国来使4(第2/3页)  四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领军杀了多少秦军,你们知道吗?据我所知,秦军损失也在数十万,当然没有赵军大,但死二十万是没有错的。近来民间多有马服子的谣传,骂他空言兵法,辱没门楣,把马服君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但以我所知,赵括或许不足以当此大任,但绝对是个真将军。他率领赵军与秦军决战四十余日,身先士卒,赵军以骑兵当先,秦军根本挡不住,要不是赵军前后军被截断,粮草接济不上,而且赵括不慎直接死在战阵上,秦军死再多人,都未必能挡得住赵军攻击。诸位,最后赵国死的人多,是因为赵括死了,投降秦国后被白起杀降,但在赵括领军的这段时间,是秦军死的人多!”

    朝中大夫议论纷纷,对庄清的这个说法表示认同。

    “秦国之强,在上党大战中显露无疑。但秦国之弱,在上党得胜之后,却无人发觉。当时白起灭了赵军,上书秦王要马上攻邯郸,一举灭赵,然而秦王犹豫了。坊间有传言,是赵国派人暗地去说动应候范睢,说武安君功劳太大,要是一举灭赵,位置必居应候之上,以后就没应候什么事了,所以应候在背后掣肘,导致秦军停了好些日子。但以我所知,秦王犹豫,更是因为秦军死伤过大,不能再打,再打国内就乱了。”

    “但不久以后,秦国不是接着打邯郸了吗?”

    “是啊,可是赵国精锐都死在上党了,邯郸区区一座孤城,缺粮少兵,怎么打了2年打不下来?本来一鼓作气,趁秦国得胜之势,赵国大败之惧,诸侯惊恐犹豫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或许真的能一击而溃。可是战机稍纵即逝,犹豫了好几个月,让赵国收拾好残局,以哀兵之势守城,形势就不一样了。听说平原君把自己家的妻妾都派到城上了,惨到这份上,以秦军之强,都打不下来。为什么?秦国仍有破绽,诸位不知道而已。”

    “秦国有什么破绽?”

    “秦王老了,不怎么听劝了,应候也老了。以我看,秦国本不应该在上党与赵决战。这场大战其实是个意外,两国都没有准备,秦倾国而动,已经伤筋动骨,虽然最后获胜,但是得失相当。国内男子死伤无数,百业凋敝,所得上党,已经赤地千里,无论是赵民,还是秦民,死的死,逃的逃,百里无炊烟。耗费巨万,死数十万人,得一空地,这就叫百万之师,争无益之地。上党要恢复过去的人户财货,那可要好多年。”

    “当然,即使如此,秦国也未必能叫弱。当此之时,秦国如果控扼要地,修养生息,稳住脚跟,年后再打算,当是上策。然而,秦王真的老了,应候也真的老了,不知收敛,日夜不停,一味东进,继续在河中与赵、魏、韩对峙,各国是被长平之战吓住了,却没发现秦国之强,其实如强弩之末,此时的秦国,就如几百年前的智氏,智氏就是在最强的时候,被赵魏韩三弱共灭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

    庄清这一番话,说得周廷中众人如醍醐灌顶,纷纷议论,赞同的人不少。周王听了也不住点头,问座下一直不发一言的太史司马莫之:“太史,你何不说说你的看法?”

    太史司马莫之出列,行礼毕,转过头看庄清,庄清也看他,两人对视了好一会,司马莫之才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刚而易折,柔而长存。楚使所言秦国君臣得失,确实有理。几十年前,齐闵,再之前,宋偃,再之前的中山国,都是这么败的。”

    齐闵王,宋偃王,中山王,都是自封王爵,周人都很自觉,在周王面前忌讳称呼他们的王爵。

    周王问:“可有一说?”

    大王想听,太史就当场给他讲历史。

    “中山国乃蛮夷中最强者,比当年那些莱国、徐国强许多,存在了几百年,后来强大起来,时而攻燕,时而攻赵,骑兵之强,天下无双,燕赵夹击他也百年了,灭国又复国,实乃燕赵之劲敌。后来他们不是搞出个什么五国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