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良禽择木而栖,良辰必有重谢(中)(第1/2页)  重生之NPC的怜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廷内,秦孝公嬴渠梁正对着宫廷大门,坐在主位。左手边,坐着秦国诸位文官老臣,如甘龙、公孙贾、杜挚等。右手边,则坐着秦国诸位武将,如嬴虔、子岸和车英等。

    之所以是这么个阵势,倒不是对卫鞅有多么重视,而是刚刚结束对招贤令招来的众位士子的“面试”。他们听景监说从魏国寻访到的一位大才已经入秦,便顺势决定延后面试,将那位大才请来,一并面见。但也并非轻视卫鞅,否则也不会满朝文武都坐在这里等着见人。

    门口的护卫高声传召,卫鞅依然是一袭干净整洁的白衣,缓缓踏上台阶,步伐坚实稳定,步入大厅。

    拱手向四周重臣环揖一圈,再向嬴渠梁长身摆下。接到嬴渠梁示意后,走到大厅中央的垫子跟前,缓缓跽坐下去。姿势端正美观,落落大方,非常标准的儒家学子姿态,引得周围老臣们不住点头,然而将军们却多皱起了眉头。景监此时也是心头一跳,嬴渠梁自小在军中打滚,是个很实在的人,他对儒家那一套礼节很不以为然。看他那副板着脸面无表情的样子,就知道嬴渠梁对卫鞅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卫鞅坐定后,眼观鼻鼻观心,也不主动开口说话。

    甘龙见场面有些僵硬,便开口打破局面:“闻听先生入秦以来,在关中探访三月,踏遍秦国荒山野岭,实为贤士。今日邀先生前来,想请先生一抒胸中长策,为我等解惑。”

    嬴渠梁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于是拱手一拜,道:“请先生教我。”

    卫鞅坐着不动,拱手道:“不敢言教,只为一抒胸襟耳。”

    也不等他人发话,自顾自讲了起来:“天下万物,凡有所事,必有所学。治国之道,为诸学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清朗的嗓音环绕在大厅中间,在场每一个人都将这一篇词藻华丽而不着边际的开场白听得清清楚楚。诸位老臣微笑着对卫鞅频频颔首,这种极度符合四六格律的开场白非常合他们的胃口。然而武将们的脸色则塌了下来:这几天,这种腐儒士子他们见得太多了,每次一见到这种穿的板板正正,开口成篇的人他们都不自觉地脑阔痛。枯燥乏味地让人想睡,但在君上面前又不敢那么放肆,只能强撑着坐在那里,听千篇一律的口水话。

    景监迷糊极了,这卫鞅不是学法家的吗?怎么突然讲起儒家的事情了?

    至于嬴渠梁呢?

    他倒是端端正正坐在那,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国君此时已经极度不耐烦了。一天接见了十几位士子,大半都是这样的人,嬴渠梁已经处在爆发边缘了。

    “……是故,秦国当行王道治国,以德政化万民、以德行服四夷、以恩德昭海内、以美德止干戈……”

    甘龙听得满面红光,兴奋地插嘴问道:“敢问先生,秦国当如何行王道?”

    卫鞅潇洒一笑,道:“当如鲁国,行仁政……”

    “行仁政,息兵戈,力行井田,宽宥刑徒,可是如此?”坐在嬴渠梁右手边的嬴虔不耐烦地插嘴道:“为什么你们儒家的士子都拿鲁国说事呢?还都是一套说辞?鲁国都……”

    “虔大哥,且稍安勿躁。”嬴渠梁不得不出言制止嬴虔了,这是他庶出的大哥,也是秦国重要的猛将。要真发起火来,满殿文武没有一人能拦得住他。

    接着,嬴渠梁向卫鞅长揖,道:“先生,今日就到此为止吧。还请先生早些休息,一解劳顿。内史,请送先生回去。”说罢,也不顾满殿愕然,拂袖而去。

    景监满脸尴尬的送卫鞅回驿馆,但卫鞅脸上丝毫没有任何不渝之色,反而一脸笑意,看起来没有丝毫作假。

    刚一进门,莫林揶揄的话语就传到耳边:“我就说吧,秦公乃是真正图强求富的,肯定不会喜欢儒家那一套,你偏要作死试探,空手而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