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扶贫(一)(第1/3页)  二胎是面照妖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没能让洋洋见着爷爷和奶奶,梁伟华心里充满内疚。事情发展这一步,出乎他的意料,看来这一切都是命运呀,是命运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唉!”梁伟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陷入回忆之中。

    梁伟华平时同杨雪君打打球,仅仅认识而已,真正深入交往的是在洋岙村的扶贫工作中。区教育局扶贫结对的对象是洋岙村,洋岙村位于a区的西部山区。民谣云:三十洋山岭,三十洋山岙,任你年青也要走黄胖。意思是不管你多年轻强壮,六十里的崎岖山路能把你累出病来。好在改革开放后,村里通了公路,那公路穿梭于深山冷岙之中,盘山而上,九曲十八弯,蜿延曲折如蛇。对初来者,胆战心惊地上去,下来就不容易喽,公路盘头有的接近270度,稍有不慎或刹车失灵,那车便直接冲出公路跌落深坑,死骨无存,想想就心冒冷汗。勇者无畏,梁伟华胆子还算大的,他开了几次,慢慢掌握了路情,便渐渐不怕了,但梁伟华每次上山前都会去4s店检查汽车的刹车情况,事关性命的事,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旦到了洋岙村,那便是世外桃源,群山环绕,树木葱郁,竹海翻浪,山花点缀,炊烟袅袅,鸡啼狗吠,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派与世无争的景象。难怪村民们只愿老死山中,不愿参与高山移民方式脱贫致富。

    屠局把扶贫的工作交给梁伟华是有深意的,一者他是办公室主任,此类工作责无旁贷;二者扶贫得出资金,教育局是个穷单位,到哪里凑钱呢?正好梁伟华父亲办企业的,拉点赞助很方便。

    梁伟华第一次到洋岙村,接待他的便是杨雪君,两人惊呼道:“是你?”

    村长胡伯说:“你俩认识?”

    “何止认识,我俩是‘球友’。”梁伟华说。

    “旧友?”胡伯不解。

    “胡村长,我们经常打羽毛球,所以成了球友。”梁伟华解释。

    当今社会可以称“友”方式很多,一起爬山超岭的叫“驴友”,一起游泳的叫“水友”,一起喝酒的叫“酒友”,一起学习的叫“学友”,反正多了去啦。

    “好,好,既然你们认识,就不用我介绍了。杨指导,你带梁主任四处走走,中午到我家吃饭。”胡伯说完就回家准备中饭。

    “刚才胡村长称你为杨指导,怎么回事?”梁伟华好奇地问。

    “我是区里派到村里的农村指导员啊,简称杨指导。”杨雪君笑起来。一个女人到这个山沟沟里来当农村指导员,有些不可思议。

    “你们妇联也真是的,把一个美女派到这样的地方当农村指导员,就没有男人了?”

    “是我自己要求来的呀,怎么?你看不起我们女同胞。”杨雪君仰头问。

    “不敢,妇联的女同胞,个个巾帼不让须眉,佩服。”

    “好啦,我带你四处走走。”杨雪君边走边介绍:“洋岙村是我区海拔最高的一个村,有一百五十多住户,分散在八个自然村,人口六百一十七人,年青力壮的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常住人口一半左右,除山上的树木、毛竹外,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来源,这几年树木、毛竹没有人要了,农作物基本自给自足,即使多余也不会拿去卖,这里离市场太远啦,唯一的收入就是外出打工收入。以前搞过高山蔬菜种植,村民们积极性不高,加上路途遥远,运输不便,经济效益不是很理想,后来就放弃了。”

    “看来,你这个农村指导员当得挺合格的,对村情了如指掌。”

    “那是,好了,你第一次来,不该跟你谈工作,我带你去看瀑布。”杨雪君带着梁伟华走向村口。

    “这里还有瀑布?”

    “是的。”

    瀑布就在村口停车场的下面,沿着以前的老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