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扶贫(九)(第1/3页)  二胎是面照妖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起来,解决了广大群众的温饱问题,但人的欲望是无休止的,富起来的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精神上的温饱,吃好、穿好、住好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人们更需要休息好、玩好。而假期对国人来说成了鸡肋,用之无奈,弃之可惜。看着微信上传的图片,形象地栓释了假期的恐怖场面,高速公路成了停车场,有人以打羽毛球来缓解焦虑的心情,还有更夸张的是有一妇女被堵在桥上三个小时,无法小便,结果憋得小便失禁,更有甚者,救护车无法通过高速公路造成车祸事故者死亡。即使到景区也是人山人海,欣赏风景变成看人头。凡此种种,叫人不寒而栗。不出去宅在家中吧,岂不辜负了这珍稀的假期?倘若人家问起来还不好回话呢?现在的生活陷入“无钱真受罪,有钱活受罪”境地,何来幸福之言?

    因而人们将目光转向周边的广阔农村,本来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小山村,在通了公路后就不安静了,城里一些饱食终日的男女们经常驱车来到那些小山村,美其名曰:“接触大自然”,带些东西放在溪岸边烧烤,玩玩溪水,捉些小溪鱼,摘几朵野花,躺在溪石上晒晒太阳,悠闲自然。惹得村民议论纷纷,“这些人真怪,溪边有什么好玩?”、“人家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出来瞎逛。”、“你看!这个女的穿得这么露,真不害臊。”……

    城里人是见过大世面的,不跟愚昧无知的村民计较,他们吃好玩够,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垃圾,什么矿泉水瓶啊、塑料袋啊、竹签啊丢得满地都是。久而久之,好好的山村被糟蹋得不成样子。村民不待见仍然无法阻挡城里人的雅兴。

    村村通公路是村民唯一享受到的改革红利,城里人连这样的红利也来抢,实在太过分了,他们享受着优越的文化、教育、医疗、娱乐,应该知足吧。生活有时真搞不懂,拥有的往往追求没有的。所以,稍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为了满足城里人的需要,办起农家酒店,城里人取其名为农家乐,各地的农家乐应运而生。

    洋岙村山好水好空气更好,村里有水库可以垂钓,村口有瀑布可以观赏,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梁伟华在洋岙村扶贫期间,对村中的环境进行了全面考查,他意识到在村里办个农家乐是非常理想的。

    虽然梁伟华没有管理企业,但他关注着自家企业的发展动态,他一直想帮老爸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行业瓶颈中突围出来。他从洋岙村一回到城里就去企业找梁老爷子,可厂长办公室门关着,他自言自语道:“老爸非常敬业的,每天准时上下班,现在离下班还有半个小时,这个时候会去哪里呢?”

    隔壁财务室的老王看见了,出来打招呼:“伟华呀,你找你爸?”

    “嗯,王叔,可门关着。”

    “厂长出去啦,他刚才给我打过招呼,说如有人找他,叫打电话给他。”

    “我知道了,谢谢王叔。”厂里都是一些跟老爸打江山的老员工,这个王叔六十多岁了,老爸还留用着。

    梁伟华打电话给老爸:“爸,我到厂里找您,您办公室门关着,您在哪里呢?”

    “噢,伟华呀,你金叔回来啦,我们在永宁一号666茶室喝茶聊天,你快点过来,陪金叔一起吃个晚饭。”

    电话里传来金叔的声音:“是小华吗?你叫他过来,好久没有见啦。”

    “你金叔说想见见你,你赶紧过来,我们等你一块吃饭。”老爸挂了电话。

    老爸口里的金叔是他的密友,以前两家亲热着哪,经常走动。自从金叔将企业搬迁到外面后,将近七八年时间没有见面了。

    七月的江南已经进入梅雨季节,整个空气象浸了水的棉团,稍一用力就挤出水来。梁伟华将车停在公园旁边的停车场,沿着滨江路向前走着,街上饭后散步的人多了起来,他来到中心广场,广场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