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0章 热闹(求订阅,票票)(第2/3页)  好莱坞传奇导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幸,到了这一届,组委会总算是重视了他,开幕后的第一天就安排了他的电影,足以明白这背后的深意。

    只不过,微微不爽的是,离影厅不远处的另一座展厅,佩德罗-阿莫多瓦执导的电影《回归》也在吸引着不少观众的入场支持。

    肯-洛奇很明白,这一届戛纳电影节,对他夺得大奖最有威胁的就是此人。

    且无论是比较资历还是别的什么。

    ——从首日最先排班的两部影片的选择就能看出一点评审团的迟疑和犹豫。

    肯-洛奇略有深意的望了几眼,瞧着队伍渐渐消失,剩下没进场的观众因为没了位置又散掉,才收回视线,走进自家这边的展厅。

    大约半个小时后,故事渐入佳境,而展厅里的观众也没什么人离场,留存率相当不错。

    这让一直关注此事的肯-洛奇略微轻松。

    ——电影没什么打动观众的优势,可是真的会大规模离席的。每年会发生类似反应的影片基本拿不到最终大奖。

    肯-洛奇毕竟年迈,精力有限,除了暗自欣慰一会,很快就投入心神放在自家辛苦拍摄的电影上。

    哪怕他已经非常熟悉了,也还是忍不住那种回味故事和过程的诸多念想。

    《风吹麦浪》的背景是围绕爱尔兰独立战争中所发生的、戏剧加工之后的一些事情。

    主要通过三个普通年轻人在这之中的伤痛遭遇,以不同民众的视角再现爱尔兰人在这特殊时期下的历史厚重,以及英国殖民所带来的血腥篇章中的浓墨一笔。

    或者说,这是一个英国导演用正视历史的姿态来展现那段历史。

    难得的是,叙事屁股没有坐歪。

    不批判、不赞同、不洗地。

    甚至因为这种对社会问题的阐述和对底层人民的一些关怀——主要是同情爱尔兰人。

    还被好事娱记冠上有“涉嫌叛国”的帽子,而且主要是英国媒体在这么说。

    当然,英国媒体的尿性,从来就是不怕事闹大。

    这种曲解,只能算是小小日常手段。

    肯-洛奇本人都没当回事。

    他已经70岁了,除了电影和一些对奖项上的执念,别无所求。

    哪怕太阳报公开批评,说《风吹麦浪》是一部支持爱尔兰共和军的电影,影片拍摄出来的目的是想将英国的名声搞坏,他依旧不动摇的拿到戛纳放映。

    正视历史有错吗?

    肯-洛奇的目的只要想告诉人们不要发起不义之战,而且只要是想与伊拉克战争进行比较。

    每当有内部矛盾,别老想着用外部战争来转移,这才是他想表达的。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它不是目的,是手段。

    《风吹麦浪》以三位底层民众的反抗讲的就是这么一出故事。

    且在内部放映里,受到大部分评委的认可。

    里面共和军的斗争,迫使英军签订条约,停止流血牺牲。

    然而,初步的胜利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很快就迎来内部清洗,内战爆发,所谓的并肩作战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延续。

    影片风格严肃写实,拍得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已经发生的都已经过去,肯-洛奇本人还是很有尊重历史的态度的。

    哦,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主演阵容里面,斯里安-墨菲有过出演。

    放映结束后,肯-洛奇见着观众们还在热情讨论,心里像是吃了蜜糖一样高兴起来。

    对导演而言,还有什么比受到观众喜爱更让人满意的。

    他怀着喜意起身,慢吞吞的故意往人群里凑,偶尔还与几个相熟的评委闲聊,话里话外,都是人情示意。

    大家嘴上都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