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 谈生意四(第1/3页)  资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采摘棉花与其说耗费人工,倒不如说是耗费时间。因为每一株棉花的成熟期不尽相同,成熟后又要尽快采下,不能同稻谷一样等待全部成熟后一次性割取,所以在棉花成熟期内要不断的反复采摘。

    在这方面,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什么合理的采摘方式,只能选择让农户自行处理,或是建议雇佣季节工人。反正乡村雇佣一个短工,不过五、六十文一日,一日一工可采一两百斤,相对于棉布的高价来说,这点支出倒也不算什么。

    因此最麻烦的环节还是剔除棉子,一个壮妇不停歇的干上一整天,也不过能够剥出14、5两棉花,一亩棉花地的产出要加工成能够制作成棉线的皮棉,差不多要近30个工。而正是这一点,才使得农户厌恶种植棉花,而棉布价格又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

    不过在这个环节上,我保安社已经找到工匠设计出了一种剥离棉花和棉子的机器,一日处理的棉花足以抵得上30个人工的成果。我们还相信,只要再优化一些部件的细节的问题,还能再增加这部机器50的生产能力。

    因此这样一来,只要能够鼓动江南农户大面积种植草棉,那么可供纺织的原料就会大大增加,纺织户也就不必担心自己没有工作可做了。你们大可以一边把手艺好的纺织户招揽到自己的作坊内,一边让其余的纺织户改行去纺织棉布,这样一来这些纺织户的抵触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刘海山还有些犹豫不决的说道“可是不要说我湖州,就是整个两浙路知晓如何种植棉花的人也没多少吧?更别提这棉种尚不知去何处收购,这大面积的推广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

    刘长发关注的则是另外一点,“不知三郎刚刚说要替社内各家商铺划分利益,是怎么个划分法?”

    看到刘氏兄弟在棉布纺织的新工艺面前终于心动之后,沈敏也就趁热打铁的说道“这江南地区要想种植棉花,起码也要到明年三、四月份。所以我们还有数月的时间去准备棉种和招募会种植棉花的老农编写教材,给想要种植棉花的农户上课。

    另外,我还打算给那些愿意和本社签订棉花回购合同的农户发放棉花种植补贴。每亩棉花田500文,明年拿出10万贯来发放这个补贴,想必总能够吸引一些农户种植棉花的。只要他们知道,种植棉花有利可图,那么就算我们之后不再发放补贴,种植棉花的风气也就形成了…”

    去外地购买棉种免费发放,招募老农去教导农户如何种植,刘氏兄弟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对于沈敏拿出10万贯来补贴农户,两人确确实实是有些吃惊了。

    刘海山下意识的就问道“敢问三郎,那你这钱是发给主户呢?还是发给客户呢?”

    沈敏笑了笑说道“谁能同我签合同,并把棉花交到社里来,我就发给谁。我又不是官府,要这么公正做什么。”

    刘海山听了,心中更是振奋了起来,按照三郎的说法,只要他能说服那些地主种植棉花,这补贴同样能够落到自己的口袋里。能够告诉他们种植棉花能牟利已经很不错了,再发钱给他们不是傻子了吗,连朝廷都没干过这样的事呢。

    相对于兄长的小心思,刘长发则依然向沈敏追问着关于本次召集社内大会的目的。沈敏看了他一眼后,平静的说道“我召集大家见面开会,目的就是想替大家把各自的经营范围范围理一理。

    比如今后社内的纺织生产,就主要交给你们刘家负责;油烛、香皂的行当则交给毛大;银号生意交给胡家…交通运输、造船业和技术研究院则归我们保安社负责。

    大家从此各自负责一摊事业,却又互相进行支持,从而让我们济民社的各家商铺,在各个行业内可以力争上游,这难道不是对各家商铺最为有利的模式吗?”

    刘氏兄弟经营绸缎、布匹生意这么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