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官话二(第2/2页)  资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皮有些发热,但心中其实倒是蛮爽快的。借太祖时的故事讽刺今日之官家和主和派官员,这正是他们这些支持打回中原的官员们,想说而又不敢直说的话语。

    至于沈三郎前面说的,数代之后汉人百姓将要忘却自己的出身云云,汤鹏举却是不大在意的。因为他觉得,只要王师北伐中原,那些汉人百姓自然就会醒悟过来,自己究竟是谁。之所以太宗攻打燕云十六州不顺利,那可不是因为当地汉人的抵抗,而是王师不够给力啊。如果能够像金军南下中原一样势如破竹,中原百姓不照样还得俯首称臣的么。

    当然,这点小小的瑕疵,在汤鹏举眼中却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沈家三郎毕竟还年轻,不明白世情也是有的。不过像他这么立场坚定的站在规复中国的立场上,还能提出这样一份不错见解的年轻人,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毕竟在秦党十余年的打压下,主战派的官员、士大夫中,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鄱阳洪氏虽然还算不上是主战派官员、士人中的领袖,但也是被主战派寄予着厚望的一支骨干。

    能够在洪氏家学中看到这样一位立场坚定的规复中原的年轻人,汤鹏举觉得自己果然是没有看错洪氏,这一家即便被秦党打压了多年,却依然还是心怀大义的。这样一来,他试图举荐洪遵为御史的心思就变得更为坚定了。

    考较到这种程度,汤鹏举自然觉得已经是足够了。在他看来,有一个坚定的主战立场,并对宋金两国之间的局势有个基本的认识,对于沈敏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见识了。

    不过就在准备结束谈话之际,他还是忍不住多嘴问了一句,“那么,三郎以为,光凭说一说这汴洛官话,难道就能让中原之民不会忘记我大宋了吗?”

    沈敏低头略略想了一会,方才摇着头说道“光凭一两人说这汴洛官话,自然是不成的。只有朝廷颁发政令,令官员、地方学校都必须使用汴洛官话颁发命令和教学,方才有那么一点成效吧。

    若是我大宋境内之民,人人学说汴洛官话,则北方之民南下自然就会觉得朝廷并未忘却他们,而南方之民则会记得,大宋之境并不止步于淮河之南。

    只有先在百姓的心里刻下,我大宋的国境并不是绍兴和议上所规定的南方十五路地界,则大宋百姓才会觉得北伐不是要同金国打仗,而是要驱逐金人出自己的国土。

    反之,若是让大宋的百姓从心理上认同了,绍兴和议是割让淮河以北的国土与金人,则恐怕大多数人是不愿意为一个出卖了北方之民的朝廷,而去牺牲自己的性命的…”

    “咳、咳。”洪遵发出了一阵猛烈的咳嗽声打断了沈敏的话语,然后出声对他说道“胡说,朝廷何时出卖了北方之民,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尽是满口胡说一气。现在回去南院抄写《论语》卫灵公篇三遍,明日晚餐前交来给我。还不下去。”

    听到洪遵的咳嗽声,沈敏立刻意识到自己好像又心直口快了些。虽然他私下在洪遵面前批评绍兴和议时,这位老师还会接上几句。不过在过去十七年间,这绍兴和议乃是官家亲自肯定过的国策,也是秦桧用以打压主战派和中立派官员的利器。

    如今虽然秦桧已经过世,但是官家可还没有改口。这个时候公开否定绍兴和议,显然并不是什么好事。反应过来的沈敏于是赶紧起身向汤、洪等人叉手告退,低着头走下了房内的平台。

    对于洪遵的出声干预,汤鹏举只是歪着头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出声拦阻。直到两人走出了学堂之后,他才对着身后的洪遵不快的问道“世侄刚刚出声喝退三郎,遮莫不是担忧我会把三郎的话传出去吧?”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