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清河张氏六(第1/3页)  资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沈敏刚想说,这件事上张家能帮什么忙?交出军权的张家虽然还有人在军中任职,但已经不能把淮东军当成自家的私人军队动用了。一个不能调动军队出海的将领,在拉拢打击山东豪强的事务上,基本只能处于看戏状态而已。

    不过,就在他想拒绝对方的时候,突然他又想到了一件事,遮莫不是这位张太尉对保安社不太放心,生怕他们在山东另有目的吧。拉着他们张家去山东赚钱当然好,但如果保安社打着张家的名义搞什么反金起义之类的活动,恐怕面前这位张太尉是绝不会参与的。

    说到底,现在的清河张氏,想要的不过是保全自家富贵,顺便捞些不惹麻烦的钱财享用而已。北伐中原,青史留名,朝中政治争斗什么的,这位年迈的张太尉显然是避之不及的。所以,才会有这样试探的一问啊。

    想明白了这点,沈敏重新理了理脑中的想法,转而向张保正色道“其实,说真的,想要让山东豪强及群盗为我们开采煤矿一事出力,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来太尉也知道,不管是开采煤矿,修缮前往港口的道路,修建一个可以装卸大量货物的码头,都是需要不菲的资金投入的。

    也许刚开始我们小打小闹的时候,只要用利益引诱一部分豪强和盗贼就能成事。但是随着这桩生意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有许多人把目光盯在我们的生意上。到了那个时候,必然会有人仗着权势插手这桩生意,甚至于霸占了煤矿、道路、港口,对我们坐地起价。

    所以,在用利益引诱山东豪强、盗贼为我们开采煤矿之余。我以为,我们有必要在山东建立一支隐蔽的力量,用于对付那些利欲熏心的、不长眼的或是对金国死心塌地的人物,从而迫使金国在山东东路的官吏,对我们采煤外运的事业视而不见。

    想要在山东建设这样一只力量,人员倒不是什么问题,山东多如牛毛的盗贼就是我们招揽的对象。但是想要让这样一只力量服从于我们,而不是做大之后倒向金国招安,那么最好还是给他们一个未来的希望。

    比如,一个朝廷的官职。如果太尉你能够弄个一千、八百的低阶武官告身,我想山东之事即便就不会有什么波折了。”

    张保的脸色终于变了,他强忍住跳脚大骂的冲动,对着沈敏不快的说道“三郎你以为朝廷的吏部是我张家开的吗?还一千、八百的告身,你知不知道,就算是再怎么低阶的武官,也是要给俸禄的。老夫要是能够从朝廷弄一千、八百的告身,还和你做什么石炭生意,做在家里数钱不好吗?”

    沈敏面色不变的对张保解释道“太尉误解了敏的意思,敏要的不是那种朝廷正式的官员告身,而是朝廷出具的一张纸而已。

    甚至于,朝廷还可以在告身上加以备注,说明这些告身生效于山东光复之后也行,俸禄什么的自然也就不需要了。然后把这些告身的名册另外进行管理,自然也就不会坏了朝廷的法度了。”

    张保顿时奇道“这样的告身同废纸有什么区别?那些山东豪强、盗贼要它们有什么用?”

    沈敏晒笑道“太尉这话就说的不对了,这些告身在我大宋境内是没用,但是在山东却不是无用之物。

    山东本就是金人控制薄弱的地区,地方上豪强林立、盗贼成群。换句话说,金人无法真正统治这一地区,而山东的豪强、盗贼势力相若,也无人能够压制众人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秩序。

    因此,当其中一部分豪强、盗贼得到了我大宋的官员告身,就可以以大宋的名义去号召百姓,稳固地方上的秩序,甚至于成为一县一州之主。只要我们能够竖立几个典范,那么山东的豪强、盗贼就会服从于我们,而山东之地也就变成了我们同金人共有之势。”

    张保低着头思考了很久,方才半信半疑的问道“如果只是发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