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 召见四(第2/3页)  资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去为轻轻咳嗽了数声,向官家暗示这次召见大大超过了约定的时间,赵构才勉强收回了心神,把话题收了回来,“好吧,这些海外之事咱们下次找个时间再谈。子义你先说说,如果不把会子和铜钱挂钩,那么朝廷应该如何发行会子呢?你且上前几步,走近些同我说。”

    在赵构的招呼下,沈敏向前走了两步,总算是走进了帘子内的空间。对此,赵构身边的内侍们,看着沈敏的目光都带有了一些说不清的意味。

    对于赵构提出的这个问题,沈敏想了想方才谨慎的回答道:“回陛下,再谈论如何发行会子的办法之前。小臣以为,我们得先弄清楚钱是什么?财富又是什么?如果不搞清楚这两点,只谈如何去发行会子,就和猴子捞月那般可笑。”

    沈敏一时口快,下意识的引用了一个这个时代尚不流行的故事。不过对于这些年来常读佛经的赵构来说,却很快就翻找出了这个故事的来历,乃是出自唐时高僧所著的《法苑珠林集》,他对此不懂声色,只是继续示意沈敏说下去。

    沈敏于是接着说道:“举凡世上被人所视为财富的,应当是满足于人的使用和消费需求的事物,简单一些来说,就是满足人的衣食住行需求的人造之物…

    至于铜钱、金、银、丝绢,在这种商品交换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价值衡量尺度的作用。就好比衡量长度的木尺,称量重量的秤砣一样,这些用来衡量商品价值的铜、金、银、丝绢等物,我们都可以将之称之货币。它们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起到的就是一个使商品能够流动起来的作用。

    而根据货币的这种职能,货币天然就具有以下这些属性:价值高且体积小的,均匀可分的,耐储藏的,拥有足够流通数量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金、银等贵金属就成为了天然的货币,而铜和丝绢因为生产技术的提高,数量增长过快就渐渐退出了流通市场。

    只是金、银矿藏稀少,即便挖掘了这么多年,这两样贵金属也依旧没有达到可以完全满足商品交换的流通需要,且金银的分割融化都会出现损耗,所以就出现了用铜铸造的钱,用来替代金、银在小额商品交换中作为流通手段。

    于是乎,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等式,财富是人凝结于商品之上的劳动,货币是用来代表财富的价值尺度,而铜钱不过是用来代替货币的一个价值符号。故,铜钱之所以被视为钱,并不在于用来铸造其本身的铜的价值,而在于这一枚铜钱在市场究竟能够换取多少商品。

    所以,铜价过高,就会损坏铜钱的流通价值,而让人注重于铜钱本身的金属价值,于是就出现了毁铸造铜器的行为。而铜价过低,其实并不妨碍铜钱的流通价值,它所妨碍的是百姓对于铜钱所代表的购买力。而决定铜钱购买力的因素是什么?小臣以为,一是市面上的商品数量;二则是朝廷对于自己所铸铜钱的信心…”

    赵构终于忍不住打断了沈敏道:“何谓朝廷对于自己所铸铜钱的信心?”

    沈敏迟疑了一下,还是老实的说道:“比如,朝廷发行折二、折五、折十钱,但是在税收中却拒绝大钱,只回收小钱。这就代表着朝廷对于大钱失去了信心的表现,而朝廷的这种行为自然就会影响百姓对于大钱的信心,从而使得大钱难以在市场上使用。

    小臣以为,如果说小钱的价值多在于小钱本身的金属价值的话,发行大钱所需要的就是朝廷是否认可自己发行的大钱是否存在这个价值。换而言之,大钱之所以具有面额上的价值,是因为它代表着朝廷的信用,如果失去了这种信用,大钱也就会回落到其本身的金属价值上来。

    而发行会子,其实就和朝廷发行大钱一样,如果不能确保会子具有朝廷的信用,那么会子终究会变成废纸一张。”

    赵构注视着面前的年轻人许久,又转头望了望身后的天色,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