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什么时间?”
“一般在我早晨刚醒的时候,大概五六点钟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然后九点多钟还会有一段,一般也就到11点左右;然后晚上6点左右,好像也有一小段;然后在刚上床要睡觉的时候,也会有一段,但那段时间挺闹心,影响睡眠。
但这也可能因人而异,每个人应该不一样。不管在哪,还是几点,只要能找着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就行。”
“找到最理想的状态,就可以接收到灵感了么?”
“是的,但有个前提,就是你得先把问题装进脑袋里。
就像找东西一样,找不到不要紧,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能出来了,但前提是家里得有这个东西。
所以,暂时没有答案的话,可以先放下,等接收到灵感的信号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不也说过么,他常把某个复杂的问题搁置几天而不去理它,当他捡起重新考虑时,往往发现它变得极为容易。
跟我的方法一样!所以我要是老板的话,那就下午1:30上班,上午在家找灵感,并且都记录下来。
然后中午吃完饭睡个午觉,下午到单位,把所有的灵感全总结出来。
最好是不规定上下班时间,员工想什么时间来就什么时间来。当他们想总结的时候,自然就来公司了!
公司的环境好点并且清静些就可以了。”
“按你的方式,得需要非常完善的考核机制才行!”老李说到。
“我认为考核机制不是问题,问题是领导的脑子开不开窍!
就像我写书一样,要是有人逼着我一天交多少字数的稿,我肯定憋不出好内容来。
但要是按照我的节奏来,不光是内容比我自己思考出来的好,而且,速度也不慢。
按天比,我就得输;但要是按月比就不一定了;要是按年,我一定赢!
灵感这个东西真不是硬憋就能憋出来的,越放松,出来的就越多。”
我说完以后,老李又问我“那你刚才悟出什么了么?”
“没有,但我好像找到双缝干涉实验的答案了。”
“什么答案?双缝干涉实验的么?”王睿好像没听清,又问了一遍。
“是的。”
“快说说”。
“记得在我从家出来之前,有一次,我带着我儿子在我车里玩。
我坐在副驾驶,而他则站在驾驶座位上。当时他的姿势就像在拥抱方向盘。但两手却同时握着雨刮器和转向灯。
当他用手同时掰雨刮器和转向灯时,就会使前胸贴在方向盘的喇叭上!所以,只要他掰雨刮器和转向灯,喇叭就会响!
他对此乐此不疲,以为是雨刮器能够控制喇叭!但我却很清楚,是因为他掰雨刮器时需要身体前倾,前倾的同时就会使前胸贴到喇叭上!使他误以为雨刮器可以控制喇叭!
而科学家犯了跟我儿子同样的错误。以为影响光子和电子的是人的意识。
其实人也好,人的意识也好,根本就是个常量,而非变量!
除此之外,电子非常微小,所以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磁场甚至是静电。
不断重复关闭和开启摄像机,那些干涉条纹也不断地浮现和消失。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就是粒子态与波相互转换的过程。
如果为此建立一个公式的话,难道是波等于意识乘以粒子么?
我虽然迷信,但是我不会盲目的迷信。我之所以说意识也具有波粒二象性,也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转换,而推导出来的。
但推导过程太复杂,不适合本书,就删掉了。
也许不光是摄像机,即使是放一个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