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长翅膀的蜥蜴(第1/2页)  巨龙史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惊蛰眺望远方,他的眼睛由无数微小的晶状体组成,稍微改变一下结构就可以形成类似望远镜的效果。他将倍数调到最大,视野黯淡了几分。

    可以看到远处已经成了一小块蓝色斑点的明湖。空旷的原野看上去似乎并不是很大,让他想起了餐桌上的大块牛排。

    很难想象这么点路程居然用了他这么久的时间,而且过程如此艰辛。虽然大部分时间都被用在了捕猎、搜集基因样本和变形进化上,还走了许多弯路。

    高低起伏的群峰环绕着天空山,如同众星拱月。他绕着天空山走了一半圈,走到北面。

    北面的山峰似乎比南面更加陡峭,也更加荒凉。看不到郁郁葱葱的森林,只有灰色的裸露岩石。在山峰的更北面,有一道与天际相连的蓝色细线。

    那是……大海?

    惊蛰暂时没有探索海洋的兴趣,即便已经在岸上呆了数百年,他还是感觉刚离开明湖不久,对在水中生活有些厌倦。

    他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在分裂出了“清明”这个人格后,很多时间惊蛰都在沉睡中度过,于是这数百年便显得有些短暂了。

    另外还有一点,在上岸之前,他在明湖中不知道呆了多久,那段时间远远超过他在岸上所呆的。

    从地面能看到的很有限,惊蛰忽然很向往天空。

    他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该进化出飞行形态。

    在心中将好处与坏处都列了出来。

    应该进化出翅膀的理由暂时没有了目标,有些无聊。如果不找点事情做做,就只能浑浑噩噩地等待时间流逝。不如趁着这个时间,组合出能让自己在天空飞行的基因链。

    在空中可以看地更远,能更好、更快速地了解这个世界且对地形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不进化成飞行物种的理由是飞行需要轻盈的身体,会降低战斗力。

    考虑良久,惊蛰最终还是决定成为一个会飞行的生物。最大的理由是——有趣!

    人生没了乐趣,那和条咸鱼有什么区别?因为危险,就害怕飞往天空?

    接下去一段时间,惊蛰将身体的控制权交给清明,让他大量进食囤积能量。自己则将意识放到身体中,全力研究“飞行”基因,测试它与哪些基因是相融的。

    他的“基因工厂”位于心脏部位,惊蛰在此处合成新的基因链。如果以此为核心的细胞没有崩溃,则说明这条基因链是成功的。如果崩溃了,那就说明其中有部分基因不相容,需要排除错误。

    一个复杂生命体的基因蓝图也是十分复杂的,由成千上万个基因组成。惊蛰当然不会每个基因都由自己添加。

    他只会选择一种生物的基因作为主体,然后在这个主体上增加或者删减。留下想要的性状所对应的基因。

    惊蛰的身体可以自发地将基因整合,并且在实验细胞崩溃后把矛盾之处呈现出来。这就大大减轻了他的工作量。不然以他的智慧未必能完成这么复杂的工作。

    惊蛰将岩蜥残缺的残缺的基因链和背棘龙的基因链作为主体,往上添加巨型蜻蜓“翅膀”“轻盈的身体”,还有蟾蜍与蜈蚣的“剧毒”。

    “熟能生巧”这个词似乎也适用于基因的组合拼接方面。惊蛰发现自己在对基因不断选择、融合的过程中,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有时候,往往凭直觉就能知道某两个基因是否能够相融于一条基因链中。

    尝试组合出全新基因链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能力运用的强化。惊蛰一开始整合基因需要的时间往往是以“年”为单位的,到现在只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天。这还是在基因越来越复杂,难度变大了不少的情况下。

    对基因的整合工作很顺利,他决定开始改变自己的形态。

    天空山上很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