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十四章 讲武学堂(第1/2页)  逆战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叔掖和种师道走了,两位朝廷直臣带着忧虑和遗憾离开了兴元府,在三府路,他们有太多得感慨,对于现在的朝廷,他们还抱着最后一丝幻想,希望大宋朝堂从上到下能警醒过来,如果继续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还真有可能会像张以说的那样,大宋有覆国之忧啊。

    虽然张叔掖将他在三府路的情况每三天快马向朝廷发廷寄奏报,但朝廷好像并没有真正在意他们的想法,好像忘了他们在三府路的事。意见没有被重视,这令到张叔掖和种师道都异常忧虑,他们于是决定回京亲自面圣,将三府路发生的一切和金国的情况分析及早的上达天听。

    送走了两位朝廷大员,张以去了三府路军事学校,这是三府路最高的军事学府,张以取名为利州讲武堂,校名刚换成种师道的字,“利州讲武堂”五个字遒劲有力,走进大门,有一块很高大的石头,上面刻着“狭路相逢勇者胜”几个大字。

    这是张以要求写下的几个字,他要每个进入讲武堂的学员都时刻记住这几个字,汉人历来喜欢讲权谋,喜欢兵行险招,自从有了孙子兵法后,大家似乎都忘了去战场真正的搏杀,喜欢在谋略上下功夫,特别是有了孔明这个军事大家后,备受推崇,好像打仗是就是要靠谋略。

    张以知道,战争打的是钱粮,打的是士气,孔明被后人推崇为“智圣”又如何,也只能看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大旗老泪纵横,战争比拼的终究还是综合实力,谋略和奇技淫巧只能暂时延缓战争的进程,却不能影响战争的结果。张以希望义军首先要有敢于作战的勇气。

    当然,战争也不是不讲究策略,天时,地利,人和肯定是要讲的,陆战,水战,马战,攻城战,野战这在大宋还没有一个地方能专门去学习,大宋历来重文轻武,除了杨家将,种家军,折家军等将门世家,几乎没有什么有识之士投身军武,军队中充斥大量活不下去的流民发配的囚犯招安的土匪,很多人脸上就烙有金印,连名将狄青脸上都有金印,一个大宋的堂堂枢密副使脸上都带着金印上朝,只能是被朝堂耻笑。

    以前和太祖太宗打天下的那些勋贵,如今也没有了踪影,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勋贵世家都很有默契的退出了前台,除了家中出几个皇后贵妃,基本就被大宋朝廷当肥猪豢养起来,到如今,不要说打仗,就是缉捕盗匪也干不来了。

    利州讲武堂和成都的大宋学府山长都是张以挂名,张以现在还有了字,老将军种师道给张以取字为“三春”,张以张三春,张以知道,这个字是来自唐人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要张以时刻不要忘记孝道,也可以延伸到要时刻不能忘记尽忠,种师道还是要张以时刻不忘圣人的忠恕之道。

    张以也很喜欢种师道给自己取这个字,他知道种师道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现在的三府路重新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故曰“三春”。对于孟郊那篇《游子吟》,张以当然知道,当朝苏大学士就评论过这首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意恐迟迟归”,这是希望张以早些投靠朝廷,为大宋效力。

    张以的字代表了朝中的直臣对于目前的朝堂的忧虑,也对张以许以期望,张以何尝不知道老将军的意思,但现在的朝堂已经气若游丝,在这个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年代,张以自己都不能肯定,接下来历史会不会朝着他固定的轨道前进。自己现在已经是三府路的最高首领,这本身就有着极大的讽刺意味。

    张以来到讲武堂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好多人,对于军人来说,张以既神秘,又有着传奇色彩,能来到利州讲武堂的都是军中的后起之秀,他们早就想一睹张以的风采,当看到一袭青衣飘飘丰神俊朗的张以时,整个学府爆发出阵阵欢呼,张以微笑着朝大家挥手,人群更是沸腾起来。

    原来张以很想留住种师道在利州讲武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