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章 发展进程(第2/4页)  猎杀189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得知后,亲自前去会见了番,并告诉卫修齐全力配合。

    等铁路设计完成后,他会提议成立省工程局,局长就由詹诚达担任,集规划、项目许可、勘测、设计、施工、验收为一体,用现在的目光来看,显然不合适,但现在人才缺口太大,只能先将就段时间。

    能不让外国人参与勘测,这对辽东省是件好事,没有永远的敌人,更没有永远的朋友,在条件允许之下,对列强还是防备一些好。

    忙碌到二月底后,派往瑷珲的信使终于回来了,还带回了一队人马。

    寿山的发妻、长子庆恩、次子庆伦,还有不足两岁的女儿都来了。

    亲人团聚,抱头痛哭是免不了的,何况寿山“被死亡”了这么久?

    于寒送去了贺礼,表示关心后,又着人给一大家子换了套大一点的院子,原先的小院子已经不够住了。

    返回后,于寒问起了详情,许希元告知,寿山长子庆恩因为承袭了父职,又困扰于忠君思想,对于弃职前来纠结了好久,最终还是思父心切,加上其母劝导,这才在收到书信半月后下了决心,之后又为跑路费了番工夫,在情报处人员的协助下,几经波折才抵达了这里。

    对于寿山一家的安置,于寒已经想好了,寿山和长子庆恩入军校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安排在军中任职;次子庆伦年少,于寒问过寿山后,打算派去德国留学。

    庆恩初到海城,心中比较忐忑,不知父亲是否受重视,他又会得到怎样的安排,于寒及时给出了答案,算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对于寒的安排,寿山父子三人都比较满意,特别是庆伦,能出外留洋,等于打开了开扇新窗户。

    过了一周左右,寿山剪掉了脑后那根辫子,两个儿子也跟着剪了,这是很明显的表态,作为对于寒知遇之恩的回报。寿山早就知道,凡是被送往军校培养的,出来后都会授以实权。

    曾有人提议,让庆恩返回清军中继续任职,将来可作为一枚棋子,于寒否定了这个提议。一家老小都来了,再回去必然惹人生疑,不能将清廷的人当成傻子。

    不过这个提议却让于寒眼中一亮,他可以对清军进行渗透,将自己人安cha j去,再以金钱开路,使其掌握一定的职务,既能做眼线,在关键时也能做为内应。

    还可以拉拢、收买清军军官以及地方官员,为情报搜集、各种物品流以及人口流动通提供条件,这里能做的文章可就多了。用于寒的话说,对抗不是目的,合作共赢才能皆大欢喜。

    于寒将想法一说,许希元眼中就是一亮,连兆明也不反对,只是心疼银子。作为曾经的粮台,职业病根深蒂固啊!

    于寒解释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打通环节后,将来东辽省的商品就能销往这些地方,也能采购到各种商品、原料…最重要的是,等攻取这些地方时,还能少费些工夫,少死很多人。

    事情最终定了下来情报处,立即行动起来,原先的铺垫马上发挥了作用。

    不得不说,清末的官场已经烂到了根子上,不然甲午战争也不会一败再败了。没过半个月,周边好几个省份已经打通了好多环节。

    由于早有准备,五月份时,纺织厂、制糖厂、农具厂等小型厂子已经开工建设了,矿山扩建完成,从德国运来的设备也安设好了,这些厂子运转起来,无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耀靠东辽省的人口已经远远不够了。

    无数张招工启事发向吉省、黑省、山东等地,还有什么岗前培训、工伤抚恤金?

    商人们也从中看到了良机,带着大量商品从水陆两路源源不断地赶来,不少人干脆在海城、辽阳等地定居下来,粮行、饭馆、茶馆、酒肆如雨后春笋般涌地而出,东辽省一下子繁盛起来。

    这时卫修齐提议,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