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永义和刘建英走后,送葬的人并没有散去,而是聚集在臣家别院。臣姓家族业字辈、永字辈几乎都到齐了,还有刘郎中等几户外姓人家的大人们。他们要商量怎么把臣永义解救回来,虽说还有刘建英,但没有人愿意提她。
臣永泉说:“永义这么多年为了咱臣家山的乡亲,那可以说是竭尽心力、费尽心血。大家说说看他做错了什么?”
“永义没有做错,那都是为了大家。”
“解散集体食堂,是顺应民意。要不然怎么到处都解散了?”
“我们一起去找公社郑书记评理去!永义是我们六队的主心骨,他不把永义放了,我们都到他家里去吃饭……”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都蠢蠢欲动,要去公社评理。
虽然大家没有提刘建英,但刘建军对臣永义的为人还是有好感的。看到群情激愤,就将臣永泉拉到一边,悄悄地对他说:“永泉哥,这个事情我们要冷静处理,千万不能顶风闹事。否则,会害了永义,还连累了大伙儿。”他是做政工工作的,对这些事情自然认识得比农民们清楚。
臣永泉也是乡长、场长一直当着干部,对风吹草动多少能闻出一些味道,他明白,要解救弟弟,不能明着使劲。于是他对大家说:“大家静一静,听我说一句。今天我们两家办丧事,劳烦大家帮衬,谢谢啦!”他和刘建军一道给大家鞠了一躬。
他接着又说:“各位乡亲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永义的事情我们先想办法解决,需要大伙儿出力的时候,我再通知各家。今天本来应该留大家一起吃饭,但你们看到了,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招待大伙儿的,我们回来的匆忙,也没有带多少东西回来,相信刘家也是同样的境况。今天欠大伙儿的,记在这了。”他拍打着自己的胸口。
大家听到臣永泉如此一说,就纷纷散了,各自回家。
刘建军留下来,与臣永泉商量了很久,当然是将臣永义、刘建英的解救一起考虑。最后决定,发动两家的各种门路,用各种办法,主攻区委李书记,其次是公社郑书记,期望尽快收到实效。
他们将臣永玲和张有蓉留在各自的家里料理后事,两人一起下山,分别去区里、县里托关系、找门路。
臣永义和刘建英回到“牛棚”,并没有人来追究他们擅自出去的事情。“牛棚”里的同类们竟然没有一个去告密?看守的民兵真的没有发现?答案他们不得而知。
其实,“牛棚”里一个富农分子,趁着民兵给他开门去上厕所时,就向看守民兵小张告了密。小张怎么没有追究,又没有上报郑书记呢?
原来,看守民兵小张是张家湾张夫人的本家侄子,张家湾离公社只有一里地。张夫人得知亲家的女儿刘建英和恩人臣开业的小儿子臣永义,被抓起来受教育,平时关在公社的“牛棚”里,就特意叮嘱侄子多加关照。她还经常趁夜里无人的时候,带些红薯、土豆、玉米的等吃的,让侄儿送给臣永义和刘建英。
刘建英由于心力交瘁、严重受凉生病了,高烧不退,公社看她没有办法再站上舞台接受教育了,当刘建军找到郑书记做工作时,郑书记做了个顺水人情,就让家人暂时把刘建英带回去治病了。
当臣永泉求到郑书记时,公社根据民意,也教育一段时间了,就打算先放回去。但李书记却压得很死,说是还没有挖到灵魂深处,坚决不批准放人,把臣永泉气得半死。臣家到底怎么得罪你李幸福了,要一而再地整我们臣家?这里面确实有一段旧怨,但臣永泉并不知道。
臣永泉没有办法,就回到翠屏县,他去找高局长碰碰运气。因为高局长是南下干部,在政府部门有一些人缘。
高国仁听臣永泉讲了他弟弟臣永义的事情后,就联系了他在新四军时的老班长、现任柳阳县委书记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