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第1/3页)  成王败寇话今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建军告诉丁主任,自己从小读过私塾,写一手好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文字功底。参军前,跟父亲学过一段时间家传中医。参加志愿军入朝后,被分配从事文字工作,根据有限的档案资料,整理干部们评定军衔的申报材料。从此,就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现在,经常去各县武装部采访先进模范人物,收集整理他们的事迹材料,塑造先进典型。偶尔有感而发,也写写散文,学着写写诗歌。

    丁主任也向刘建军讲述自己的一些经历,特别是随志愿军入朝参战时期的所见所闻。

    “我的名字叫丁旭,祖籍山东喜县,也是出生于中医世家,早年曾跟随父亲学医。一九五一年应征入伍参加志愿军,做为一名战地医生,随第60军第二批入朝参战。入朝之前的培训,除了止血、现场抢救等最基本的战场救护技术要领外,重点是治疗冻伤,尽可能保全肢体健全。因为在最初的战役中,被服单薄的志愿军战士,在那冰天雪地的战场上,还没有打仗就已经被冻伤失去战斗力,造成严重的非战斗性减员,最多时达到百分之二十。特别是那些来自南方的战士,极不适应朝鲜的极寒天气,许多战士冻坏了腿,被截肢成了残废。有的甚至严重冻伤,损及内脏,不幸身亡。

    入朝后,尽管我大部分时间都随野战医院身处后方,但这并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朝鲜战场上,没有前线后方之分。这是由于志愿军空军力量的薄弱,导致敌机可以大摇大摆的闯入我军后方轰炸。我亲眼看着一拨拨的战友在面前被炸死,而无还手之力,感到特别伤心,难以接受。

    有一天,野战医院先行工作队找到了一个村子,准备驻扎安置医院。他们还没来得及进村做工作,敌人的飞机来了。一个河南的老战士,家里只有一个老,已经被批准这次战役结束后就回家,为颐养天年,结果就牺牲了。还有一个炊事班长是老红军,他锁骨处被敌机的机关炮打了一个大口子,右手只剩皮和胳膊连着。我们没办法,拿刀把手割掉,然后赶紧给他包上。结果,还是没有保住他的生命,两个小时以后去世了。

    一九五一年四月,60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快速地突破了土耳其旅的阻击,插入釜谷里,渡过汉滩川,占领永平、东豆川里地区,割裂了美25师、土耳其旅和法军各一部,又连续与美军发生激战,一直进攻至北汉江以南地区。我们的战士们发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面对装备先进的联合国军,毫不畏惧,奋勇争先,势如破竹,打得敌人乱作一团,首尾不顾,溃不成军。面对我军的节节胜利,美军疯狂地出动大批轰炸机,进行狂轰滥炸,试图迟滞我军的进攻速度。

    这期间,野战医院随着一个营运动。一天,敌机来轰炸时,营长和其他十几个人正在一个房子里开会。一个下来,整个房子都烧着了,我们救都来不及,最后一看,十多个人都被烧成了灰,只剩营长的躯干还可以分辨。营里四十二名从四川刚招来的新兵,在飞机来袭的时候,赶紧挤在一个防空洞入口,一个下来,也全部牺牲了。”

    讲到这里,丁旭哽咽难续。刘建军虽然在朝鲜时,已经处于停战状态,但他对抗美援朝战场的残酷、战斗的激烈,还是十分清楚的,只是没有丁旭那样的切身感受。

    “看到战友牺牲在自己眼前,特别是看到一些重伤员,由于缺乏品,口里咬紧毛巾,忍痛被截掉残肢的痛苦场面,我实在是看不下去,经常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发愣。

    直到有一次,有一个我救护的伤员,跟他相处了几天,与我推心置腹地交谈了好几次,终于让我认清了战争的本质,才逐渐培养起勇敢和刚毅的心理素质。

    他是你们川北出来的,老兵油子了,叫臣永强……”

    “啊,臣永强?”刘建军大吃一惊,是开业叔家的老二吗?听说他就是在抗美援朝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