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齐国旧事(第2/4页)  寒门甲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后,赵贤重新启用刘信,并派这位齐国战神镇守镇北关,在齐国的雍州,梁州培植战马,韬光养晦,积蓄国力。

    可惜,赵贤没能等到一雪前耻的日子,于永庆23年驾崩,次年,镇守边关数十载,让匈奴人不敢踏足齐国半步,一生未尝败绩的齐国战神,刘信病逝。

    赵贤靠着刘信镇守边疆,胡人不敢侵犯边界,多年来积蓄国力,兵精粮足,完全可与匈奴一战,可是谁都没想到,赵贤为了击败匈奴囤积的力量,竟然在内战中消耗殆尽。

    赵贤死后三月,长公子赵暄继位,改年号“继盛”,赵贤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帝王,可惜,绝算不上一个好父亲。

    赵贤起兵以来,常伴军伍,甚至儿子出生时都不一定在自己夫人身边,更不必说陪着他们长大,虽然这不是赵贤的本意,可惜,在他死后,这恶果就展露出来。

    赵暄与兄弟之间关系极差,更是嫉恨幼弟赵宜,继位不久,就派人将年仅十岁的赵宜溺死,事情败露,惹得其他兄弟胆战心惊。

    原先赵贤为了加强宗族力量,把手下几个有才能的儿子都委以实权,甚至有人官至车骑将军,赵暄自然不敢把军权交在弟弟手里,便想办法把军权收拢。

    却不想,赵贤的其他几个儿子都不是软柿子,直接起兵,名义是赵暄擅改遗诏。

    赵暄大怒,委任老臣司直带兵平叛,司直不忍他们手足相残,请求说降,赵暄应允,却不想直接被几个公子直接软禁了,气的老爷子差点一命呜呼,这场战争没有了任何回转余地。

    这场内战耗时五年,六位公子手下精兵强将无数,并不弱于赵暄,六路进攻,一直打到洛阳,将赵暄所擒,废了他的皇帝位,囚禁起来,赵暄不忍受辱,在房内撞柱而亡。

    除了赵暄,六位公子没了共同的敌人,自然不会再像之前一般,而是各怀鬼胎,觊觎皇位。

    其中,以栾王赵济实力最为雄厚。

    一次,在栾王赵济举办的酒宴之中,有意让几位兄弟支持自己即皇帝位,相对的,他会给几个弟兄分封地盘,自己统治,效仿一百多年前的分封制,不想凉王赵珀当场甩袖而去,而其他四人也相继离去,这场酒宴不欢而散。

    回去后的五人自知赵济不会轻易罢休,索性私下商量好,先下手为强,欲趁赵济不备,先除了他。

    殊不知赵济早有防备,六方混战在一起,洛阳城城内尸横遍野,原本繁荣的洛阳如今却是残垣断壁。

    结果,似乎是上天对他们手足相残的惩罚,六位公子竟然全都死于洛阳,无一人存活。

    原本被迫离开洛阳,静观其变的功勋之臣这才一一返回洛阳,看着洛阳变成如今这样,皆是唏嘘感叹,倒不是他们贪生怕死,而是君择臣,臣亦择君,赵暄睚眦必报,并无明君之像,况且这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斗争,无论如何,这天下最后还是赵家的,到时谁胜了,他们就尊谁为主。

    却不想几个公子全死了,这群老臣不得不商量立新君之事。

    周宣,陈蒲等数位老臣,探讨多日,最后决定立代王赵桓为帝。

    代王赵桓乃是赵贤第五子,素有仁德之名,只是赵贤觉得其性格过于软弱,所以并未给予实权,受封章江郡。

    就这样,周宣亲自前往章江,希望带着赵桓前往洛阳,当时赵桓的几个家臣都认为这些老臣诡计多端,很可能会把赵桓架空,但赵桓并无畏惧,坐着马车和周宣一同回了洛阳。

    继盛七年,赵桓于洛阳登基,定年号“正兴”。

    赵桓没有辜负几位老臣的期望,实行农业改革,两次减免田租税,减轻农民负担,废除肉刑。

    自己也以身作则,生活节俭,日常的饭菜只有三菜一汤,连身边的内侍都看不下去,偷偷给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