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2页)  奋斗在开元盛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光说不练假把式,既然已经决定考进士科,咱就得好好学习了。

    从正式拜师这一天开始,谢直重新又回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生活之中。

    首先是王昌龄为他选择儒家经典,这是针对一场贴经的考试准备。

    按照大唐规定,儒家经典分为大经、中经、小经。

    其中,大经只有两个,《礼记》、《春秋左氏传》。

    中经有三,《诗经》、《周礼》、《仪礼》。

    小经有四,《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除此之外,还有《孝经》、《论语》,这两部经典基本都是明经会考,和谢直的关系不大。

    按照规定,想考进士科,要治大经一部,在考试的时候贴经就全部从这一部经典中选取,想考甲等,需要全通。

    王昌龄给谢直选择的经典,就是《春秋左氏传》。

    “治三礼者众多,治春秋三传者也不少,不过相对于三礼,治春秋的学子,在考中进士之后,为官的选择面更宽一点……既然你宁可考进士,不愿意考相对简单的明法,自然对日后为官有所构想,如此一来,自然治《春秋》要比治《礼记》要好……”

    谢直闻言默默点头,老王虽然很多事情都不靠谱,不过一到教学上,立马就能变得严肃起来,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想把自己给教导出来,这样一看,还真不失为一个好老师啊,看来拜师王昌龄这一步棋,还真走对了。

    谢直暗中感动不提,只听得王昌龄继续说道:

    “最关键的原因,我也是治《春秋》……咳……《礼记》我怕教不好……”

    谢直:“……”刚才的话算我没说……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乃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

    而谢直学习的内容也是以孔颖达的注疏为蓝本。

    自从王昌龄给他选定经典之后,谢直的日子可就过得苦了起来。

    上午,别的不干,直接背诵,按照老王的要求,最少也要把《左传》可孔氏注疏全背诵下来。

    下午,等王昌龄午时散衙之后,谢直就会前往县衙听王昌龄给他讲经,有时候早点完事,有时候晚点完事,反正每天都你能够给他讲一个头昏脑涨。

    这日子过得,都让他想起当初考研复习了,白天自己背政治,晚上听各种补习班。

    唯一让谢直欣慰的是,大唐贴经比后世考研政治简单多了,没有那些花样翻新的选择、简答,纯粹就是填空,按照老王的说法,把《春秋》和注疏倒背如流之后,再听他仔细讲解一遍,虽然对春秋的掌握比不得博学鸿儒,不过应付进士科的第一场填空题,问题还是不大。

    背过春秋之后,就是准备第二场杂文了,也就是诗赋,这可把老王的能耐显出来了,从最基础的音韵开始教,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从诗经说到古乐府,又说到大唐名家,一首首诗赋,如同天空中的星辰,被老王拉到了谢直的眼前,以前就仅仅知道它们美,而通过老王的教导,谢直这才真切地体会到,它们为什么这么美!

    除此之外,老王还要求谢直每天必须做诗赋各一篇,其中如何点评自然不用多说。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谢直在后世的时候就是拜王昌龄所赐,早早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烂熟于心,虽然比不得那些大唐才子,也算是夯实了基础,现在又有老王言传身教,诗赋水平堪称突飞猛进。

    老王看到他的进步也是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