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国富煤业集团(2)(第1/3页)  国企突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思前想后,钱福安把心一横,不管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李子丞既然是以私人身份来访,自己不妨也以私人身份跟李子丞接触接触。如果对自己有利,那就好吃好喝好招待。假如对自己没有利,自己只需随便找个借口离开平城,把李子丞凉起来也就是了。

    打定主意,钱福安对着电话笑着说道:“李董,欢迎,欢迎之至。”

    李子丞听后哈哈一笑:“钱董,那咱们就说定了,明天中午咱们在平城见。”

    挂断电话,钱福安的心情不知怎么的突然好了起来。他立刻给严妮去了个电话:“妮儿啊,我晚上想吃你做的油泼面。”

    严妮一边哄儿子,一边问:“老钱,你走到哪里了?”

    钱福安答道:“刚刚离开会所,再有半个小时就到了。”

    严妮答应道:“好的,我马上给你做。”

    拥堵的车流仿佛融化的冰河,开始向前有条不紊的缓慢流动。钱福安眯着两眼望向窗外繁华的街景,脑海中唯一想着的就是严妮亲手做的香喷喷的油泼面。

    一个多月了,钱福安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就好似他的胃被锁上了似的。而李子丞方才的来电就好比是一把钥匙,突然就打开了锁着他胃的锁,从未体验过的饥饿感瞬间充斥在他的大脑中。

    这种感觉很奇妙,身为平城市最富有的私营老板,钱福安什么样的山珍海味没有吃过,可现在他只想吃严妮亲手做的油泼面。

    钱福安笑了笑,心道:自己是不是忒他么的贱了,燕窝、熊掌不想吃,非他么吃三块钱一大碗的油泼面。

    还是老话说得好啊,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钱福安小的时候吃了很多很多的苦,放牛、砍柴、挑粪、播种。他是家里的长子,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钱福安的老家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小子不吃十年闲饭。意思就是说,男孩子长到十岁,就不能再吃闲饭了,得帮父母干活。

    小时候的钱福安干活是一把好手,而且很有眼色,根本不用父母撵赶,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活计,他都抢着去干,而且都能干好。

    在乡下,老大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兄弟姐妹们的表率。钱福安这个大哥做的很称职。他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读过书。

    可没有读过书的他,硬是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精准的投资眼光,在平城闯出了一番天地。

    在平城,钱福安是个传奇。以至于太多太多不喜欢上学的学生,在为自己寻找不学习的借口时,都把他搬出来当挡箭牌。

    对于这一点,钱福安也很无奈,人家没有说错的,他的文化程度的确不高,除了能读书看报,他可以说连小学一年级的题都做不了。

    一个半文盲,竟然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平城市的首富,钱福安如果不是传奇,那就没有人能够配得上传奇这两个字了。

    毫无疑问,钱福安是个天才,一个特别能吃苦的天才,人们只看到他成功后光鲜亮丽的一面,却没有人去关注钱福安在创业的过程中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遭了多少白眼,忍了多少闲气。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无缘无故的。

    没有文化不怕,只要能够识字,就可以去读经典。

    钱福安最喜欢读两本书,一本是《菜根谭》,另一本是《厚黑学》。

    在把这两本书读通读透之后,他去钻研《论语》,他去背诵《道德经》。

    没有祖上的余荫也不怕,只要肯吃苦,只要够努力,只要不放弃。

    钱福安有两句座右铭,这两句座右铭出自一副对联,对联的作者是晚清名臣左宗棠。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