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农民起义(第1/2页)  超神篇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由校眼前飘来飘去让他眼花缭乱的白云,远远不止东林党这一朵白云。也是在这段时期改朝换代的大戏就要上演。

    中原大地的战火,关外的女真。这一切酿成就连后来登基称皇的朱由检本人,也想不到的一场民族大劫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是穷困潦倒的诗人杜甫在盛世大唐时代弹奏出的不和谐的音符。引用到当今大明是最为恰当的诗句。

    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最高的权力者的朱由校,既然已经开始追逐木工精益。

    那么!从中央到地方大官吏全部上奏的奏折全部都掌握在魏忠贤的手里。

    包括他们贪污受贿巧取豪夺的证据可都在魏忠贤手里牢牢的掌控着。

    在大明盛世表象之下,是老百姓越来越沉重的徭役和赋税。

    “贪图安逸纵情享受,成为弥漫天启年间的一个社会风气。”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飞鸟散尽,残花落地。早春的原野上留几痕残雪。晚明就这样开始了。”

    回想洪武时期,朝臣团结一心共谋盛世伟业。对比眼下朋党争斗不已,朝廷鸟烟瘴气,不禁让人感慨万分。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如今,已经无人可以为镜。。。

    朱由校以后去世后,东林党掌控朝堂。

    明朝末年,东林党双膝跪地叩拜顺治帝入关。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入关后为了更好的统治汉人,于是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其中实施范围最广的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剃发易服”

    然而,如今已经是1世纪的时代,令我最感觉到气愤的是!一旦有人知道自己是满清的后人,哪个贝勒爷。

    他一定会在公众面前着留一个阴阳头,然后穿着一身满族的服装。

    我并不会反感他这样做,至少他是一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必然会有自己的文化和服装。

    但是这个人不能在公众面前这样大肆炫耀。同时还在明朝皇陵叫嚣着自己的地位。企图恢复以往的血统。

    话回归当前。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每一次,都会由一根导火索引发,这一次的导火索是崇祯年间的驿站撤销。这一次的驿站撤销,导致一名邮递人员活不下去,被逼无奈的情况下。

    “揭杆起义!”

    所以总的来说,东林党无疑是明朝时期最为可恶的存在。

    天启七年(公元167)

    八月十一日,熹宗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了朱由检,准备将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交付给这个不满十八岁的弟弟。

    他鼓励弟弟要大胆理政,中兴明室。并托付了两件事。

    一是:善视中宫,二是:魏忠贤可任。

    公元167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在皇极殿举行即位大典。决定次年改年号为崇祯。

    在距离京城仅有几百公里的辽东地区,帝国的边防局势越来越严峻。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兵攻明。并在两年后攻陷抚顺。次年,明朝政府以1八万大军分四路讨伐后金,两军在萨尔浒一带决战。明军大败!自此元气大伤。后金的崛起成为明朝东北边界的心腹大患!

    大明国内局势更不容乐观,从万历朝以来百姓赋税不断加重,官僚权贵生活奢侈,战事频仍。所有费用全部出自百姓,到天启年间,名目更多!百姓衣食无着,四处逃亡。最后揭竿而起。

    天启二年(公元16)山东可北等地爆发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