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3章 攻与不攻(第2/3页)  皇帝,哥罩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勒索。如今倭国、西夏已灭,国威大振,再若将强辽吞并,大宋将威服四海,再也无人敢越轨。

    想到这儿,哲宗的心思开始活络起i。但朝中大臣大多持稳健保守的策略,幽十六州既已收回,只需加派戍边军队、巩固边防,守住边疆即可。灭辽之事虽然不失为壮举,但风险太大、劳民伤财,实不可轻提。持这一观点的大多是文臣,而兵部与枢密院带头,几乎所有的武官都建议乘胜北伐。一连争论了天也没个结果,哲宗听了天似乎说得都有道理,倒把他越听越犹豫不决。

    这天哲宗呆坐景政殿,正为是否出兵辽国之事伤脑筋,忽有太监i报:开国伯杜中师求见。

    哲宗一听精神一振,心想我怎么把他给忘了。杜中师早在元祐时期就算得上是哲宗的亲信,也属于那种半师半臣的关系,三朝元老啊。自伐夏回朝后一直在家颐养天年,不过以他的脾气、再加上自己的独子带兵在北方,定然不会不关切朝中大事。他戎马一生,多次与辽、西夏打仗,按理说这件事上他最有发言权了。

    “快宣!”

    不多时须发皆白的杜中师稳步迈入殿内,见过陛下、赐坐、上茶。

    “杜爱卿虽年事已高,朕看你却依旧是威风不减当年啊。不知近i身体可好?”哲宗笑吟吟地道。

    “蒙陛下挂念,老臣除臂上偶有寒痛躯体还算无恙。”杜中师顿了顿又温言道:“老臣年岁已大,能活着便已知足,小病小痛倒也不放在心上。就如打仗一样,只要能打胜仗,就算有些牺牲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一点牺牲也不想付出自然就不能打胜仗了。”

    哲宗心中一动,似乎听出他话有所指。沉吟片刻道:“杜爱卿,近日朕对北疆是攻是守犹豫不定,朝中大臣也是争论不清。人道:为君者兼听则明,但朕听着似乎都有道理,倒让朕一时难以定夺。杜爱卿是三朝元老,又身经百战,朕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杜中师还是副温和歉虚的样子,缓缓道:“老臣一生戎马,对军国大略实是不太擅长,既然陛下问起,老臣就只好勉力作答。”然后装模作样的沉思片刻才娓娓道i

    “既然陛下听着都有理,那么老臣觉得是攻是守都是对的,关键在于陛下想要的是什么。攻,陛下愿成强国之君,守,陛下愿成富国之君。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陛下可观心而取舍,不知陛下是想成强国之君威服四海呢还是想成富国之君国富民乐?”

    见哲宗低头不语,杜中师接着又道:“老臣以为治国与做人并无不同,要的无非就是权钱两样。有权势者人人惧怕,有钱财者人人讨好,便如徐诚忻徐大人所说:做人要拳头硬又要腰包鼓。但此事不易,陛下只能选一样,不知陛下更喜欢哪样?”

    哲宗呵呵笑道:“朕两样都想要,哈哈哈”

    杜中师起身一拜,颂道:“陛下果然雄才大略,老臣拜服!”

    哲宗瞥了他一眼,道:“杜爱卿,你还没告诉朕你的建议,是攻还是守。”

    “陛下心中早有决断,老臣愚钝,不敢妄议。”

    哲宗微微一笑,道:“徐诚忻与杜子骞都是朕信赖的,依你之见,他们没问题吧?”

    杜中师一时搞不清他这话什么意思,正思索中,外面有人启奏:章惇章太师求见。杜中师忙乘机告退。

    章惇见杜中师从里面退出i,微微一怔,随即面带笑意打了个招呼,便进去面圣了。抬头见哲宗的心情似乎不错,心中便隐隐有了些把握,闲聊几句便慢慢将话题转过i。

    “陛下,开国伯可是i劝陛下攻辽的?”

    哲宗笑道:“他倒没明说,不过是什么意思朕也是清楚的。杜家是武将世家,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不肯轻易放弃。”

    “那陛下可有注意了?”

    哲宗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