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地处北疆,山底四季常寒,山顶却恍如桃源,温暖如春。山顶有间寺庙,寺名一心,是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
每日天色微明时晨钟响,然后众僧唱经,随后便是晨曦出而百兽动,为玉山一景。
“小师叔睡醒啦!大家快把佛珠木鱼什么的藏好了!厨房关门!上锁!快快快!”
第一缕晨光洒下的时候,一心寺的宁静就被一个青年僧人的大声呼喊打破了。他站在大殿前的空地上,疾声喊叫,面带焦急之色。
这种大声喧哗与佛寺里的安静肃穆的气氛格外不相称,可奇怪的是就连大殿里面戒律堂的长老对此也无丝毫恼怒之意,不顾尚未完成的早课,而是珍而重之的把自己的紫檀木鱼放进怀里,疾步走出大殿奔向戒律堂。
不仅是他,大殿里面每一个做早课的人都迅速收起自己的佛珠之类的挂件,甚至有专门的僧人搬走了佛像前面的贡品和香炉,熟练无比且秩序井然,轰然散开。
坐在大殿上首的方丈见状,轻念佛号,状若淡定,只是双手微动,转瞬间念珠,佛珠,甚至佛经都消失在他那宽大的袍袖之下。
众人散开没多久,一个小和尚就晃晃悠悠的朝大殿走过来。
小和尚只有五六岁,身穿淡灰色僧袍,由于年纪太小头上尚未烫有戒疤,只是剃了一个秃头,皮肤白皙,粉琢玉砌一般。只是一双耳垂格外的厚实,据传这是身怀佛缘的表现。
小和尚仿佛还没睡醒,一面走路一面打哈欠的溜达到了大殿的门口,看着大殿高大的门槛愣了一下,然后看看自己的小短腿,看了看门槛,又看了看大殿正首正在闭眼空手念经的方丈,就地盘腿坐下,一边奶声奶气念起了楞严咒,一边偷眼看方丈。
方丈无奈的睁开眼睛,笑骂道:“你这个小猢狲。”,起身走到殿门口,把小和尚抱了进来放在大殿里面,摸了摸他的小光头笑问道:“施善,今日为何没有贪睡?”
小和尚收拾站姿,施一佛礼道:“昨日晚寝前,徒儿想起大僧神秀与大僧慧能关于顿悟之争,历来大家都以为慧能赢了,可我觉得神秀才像是那种为别人传经布道的僧人,就像我师父一样,可我又想不明白为何,所以请求方丈解惑。”
方丈哈哈大笑,蹲下身子直视施善道:“汝天赐佛缘,更难得善思辨,喜参悟。一心寺之兴旺可以预期矣。”。
他直起身子面朝大殿口,看着正在缓缓东升的太阳,解释道:“我们一心寺讲究的是顿悟,其实就是一个直面本心的过程。大僧神秀的‘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是行走人间所悟至理,乃是修心顿悟的无上妙方。而大僧慧能所言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是深得无我真髓,在世人看来确实是慧能境界更高一层。
佛家讲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慧能已达到第二境界无疑,可大僧神秀到底是‘看山是山’亦或‘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呢?这个为师也不得而知,二者所言皆为大智慧,不过一人在众生之地消业障,一人在云端悟己心。所以你说大僧神秀像你那个在世间行脚的师傅,却也没错。”
施善听完后开怀大笑:“徒弟明白了,会努力顿悟,争取早日肉身成佛。”
方丈气的抬手在小光头上就是一个凿栗,见施善捂头痛呼,笑骂道:“你这小猢狲,前些日子来问我是否众生平等,我说是,结果你把你师兄弟和你师侄们的佛珠念珠全都挂到那些雪猿的身上,还把木鱼扔溪水里面放生,你四师叔在大雪山上跑了五天才把自己念珠找回来;上个月你问我是不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说是,结果你拿了猴儿酒偷倒在水里,全寺僧人全破了酒戒,大醉了三天;你说,这次你又想干嘛?”
施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