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 人为制造的紧张局势(第1/3页)  壁垒与秩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阿瑞肯尼亚帝国这边是死命在放血了,而尤迪人也不负帝国的期望,从建国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以收付失地,占领圣地耶里萨罗为己任,孜孜不倦的在这地区搞事。

    由于获得帝国的重点扶持,本应没有优势的尤迪人,获得了自由使用魔力泉的权利,并且还获得帝国的各种尖端武器支持,在这双管齐下的扶持下,尤迪人的战斗力被大大拔高,给予了新月教教徒一次又一次的痛击。

    在这国家建成后的这段时间里,伊瑟莱国的国土面积不断增加,而信奉新月教的各苏丹国的面积则是不断减少,有的甚至国土全没就剩下人,这是相当简单的数学问题,在土地的总面积不变的条件下,有人占得多了,自然有人占得就少了,而这也正是帝国希望看到的结果。

    那些失去了国家的难民,对这个地区甚至是周围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数千万的人流离失所,这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事情。

    根据后i的调查可得知,难民们大致上是有三条路可选择,其一是前往他们心中的圣都耶里萨罗,寻求真神的庇护,其二是以偷渡的方式前往欧洲,最后一条路则是成为激进派武装力量的一员。

    三种选择,都算不上多好,最初那些前往耶里萨罗躲难的人,他们的确是获得了亚伯莱的照顾,但是当难民如潮水般涌i,那之后耶里萨罗就再无力承担起如此多的难民了。

    正是因为无法在此安生,无奈之下难民又分成了两个部分。加入激进派武装组织的难民,极大的促进了激进派的发展,原本激进派的新月教徒不过是总量中较小的部分,看上去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是这么一搞,激进派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一结果直接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

    到了这个阶段,新月教徒与信奉尤迪教的尤迪人之间已经再也无法评断谁对谁错了,因仇恨而对立,因对立而相互杀戮,双方的手上都沾满了对方的鲜血;这一结果,正应了伏尔泰的那句话——在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事已至此无论哪边都打消了和平的愿景,所有人都认识到了,这或许是一场只有亡族灭种才能停止的斗争。

    一边拥有的是人口数量的优势,一边拥有的是帝国提供的资源优势,双方的手中都存在各自的优劣项,不过在双方的战争争斗了数年之后,陆续有更多的势力为了阻止阿瑞肯尼亚帝国完全控制新月沃土地区的野心而入场,这些势力错综复杂,主要的是各个不甘于受帝国压制的传统强国,另外也有一些小势力在这当中赚取利益。

    得益于i自各个势力的输血,新月教徒与尤迪教徒的战力渐渐拉到了平等的位置,由此伊瑟莱国的扩张也是逐渐放缓,这其中固然有对方战力增强的缘故,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尤迪人的人口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这个游荡了几千年,却不愿做妥协的民族,他们的人口数量一直就不多,以尤迪人的现有数量,根本就不足以支配他们打下i的巨大区域;再继续向外扩张,别说夺回圣都耶里萨罗了,自己的内部不先崩溃就算好的了。

    难民中的两支令新月地带的局势加速恶化,而北上向西,往欧洲共同体联盟的这批难民,他们的到i又给欧共体这个联盟的国家带i怎样的问题呢?

    尽管如今欧共体的人们总是会说难民潮的到i令他们的社会治安恶化,加剧了国家内部的矛盾,但凡事不能只看消极的一面,若是当初执政者们没有看到这难民潮给欧共体带i的好处,那么当时的欧共体轮值主席也不可能发言接纳这些难民。

    固然在当时的民间存在许多同情的声音,这是一个推力,不过人们也应该看到,欧共体联盟常年i的低生育率,已经令欧共体的各成员国出现了国力衰退的情况,因此这些逃难而i的难民,各成员国瞄准的是他们带i的低廉劳动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