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李鸿章喜获英才(第1/3页)  转轮藏秘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李鸿章喜获英才

    李鸿章,中等偏高的身材,七十上下的年纪,瘦,山羊胡子满脸皱纹儿,未曾说话胡子先颤,一口浓重的安徽口音。他要是提个鸟笼子在胡同里迈方步,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糟老头子。但是这位老人却腾不出手来提笼架鸟,因为他手里握着的,是大清国的军权。

    时值光绪朝,李鸿章身兼数职,场面上官称“李中堂”。

    李莲英和张日新两乘轿子来至贤良寺门前,报进去,李鸿章亲自出迎:“李谙达,远道而来有何贵干呐?”

    “哟,有劳中堂大人亲自出迎,不敢当,不敢当!”

    直请至里边一个幽静的院子,有十几名兵弁把守着。落座后,李莲英说:“昨儿有西学后生张日新觐见,太后老佛爷的旨意说是举荐给大人,量才擢用。”

    李鸿章向张日新问了些学业、时局之类的问题,默默点了点头,李莲英见势起身告辞:“中堂大人,二位慢慢切磋,我可就回宫交差去了。”李鸿章要送,李莲英拦住,抱拳转身离去。

    张日新却想:你这一走,把我扔在这儿,我几时才能进园子?如果随李鸿章去了天津或安徽,岂不是越走越远?回不到园子如何回到我们的时代?此时苏萍一定心急如焚,这便如何是好!

    李鸿章见他心中有事,未便打扰,便打开折扇搧了搧。张日新猛醒,说:“敢问中堂大人,今年是西历哪一年?”

    李鸿章想:这年轻人怎么活过来的?连年头都得现问?遂答:“今年是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张日新心中一惊,脱口而出:“巧了,1894,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今年。”李鸿章更是纳闷儿:这年轻人怎么啦?刚才说话还有条有理的,怎么忽然说出这样莫名其妙的言语来?现在中日之间不是相安无事吗,哪儿有什么中日战争?即便发生战事也得我先知道,怎么可能我不知道的他却先知道了,还说得跟真的似的?必是遇到江湖骗子了。想我走南闯北东征西战一辈子,还能上你的当?不觉用疑惑的眼光盯着张日新。

    张日新低头沉思良久,想:1894,真巧,也实在难得,中日开战在即。如果我像个游客一样,来了,看看,走了,那,我还是中国人吗?如果我完全置身事外无所作为,回去以后岂不留下终生遗憾?我自当以我之所学,投入这场战事,就不信我21世纪的知识、见识不能扭转战局。眼前这个人,不管历史如何评价他,毕竟是大清国最大的实权派,我若想投身这场战事,争取到他的支持就会事半功倍,这是个真正值得倚重的人物。至于我们的十五天假期,由它去吧,也不跟苏萍商量了,大敌当前,顾不了那么多了。想至此深施一礼,说:“中堂大人,有件事我瞒谁也不应该瞒您。我不是清朝人,我来自公历两千零二十五年。”

    李鸿章暗笑:果不其然,遇到骗子了,沉下脸说:“年轻人,莫非说你也想学仙家、方士的样子吗?”心里却说,若不是太后举荐,我早就端茶送客了。

    张日新说:“大人,您容我三天。三天之内朝鲜东学党要发起叛乱,朝鲜政府不敌,必向我国求援。如果这些事都发生了,您再相信晚辈。”

    谈话不欢而散,李鸿章给他安排了住房,嘱他去左近逛逛,他自己则安排书办写电报稿,安排笔帖式誊写奏折。一晚无话。次日李鸿章会了两拨客人,至午,刚待用膳,忽然宫里来了两名太监:“圣上有旨,宣李鸿章进宫议事。”李鸿章撂下碗筷火速更衣随着进宫面圣。

    好在贤良寺距紫禁城并不远,约摸一个时辰李鸿章风风火火赶回来,官衣都没脱,摘下大帽子,坐下喘了口气儿问亲兵:“张先生在哪儿呢?”亲兵回说:“在大雄宝殿看和尚念经呢。”

    “请!”

    张日新进来见礼,李鸿章说:“坐,坐,坐!真被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