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点拨(第2/6页)  红楼老太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林如海:“百姓不吃官盐是因为价钱昂贵,食盐昂贵是因为盐商胡乱加价……”

    石梅道:“那就不给盐商加价的权利,把这个权利收回朝廷所有。

    然后,利用这个权利平抑盐价。只要盐价便宜,老百姓自然会吃官盐,朝廷税收不就起来了?”

    林如海颔首:“小婿明白岳母之意,可是,官府的盐引盐商不买,一般百姓想买又买不起,平价盐无人肯卖,莫之奈何?”

    石梅想起后世最最具特色粮票补票。

    一整匹布百姓买不起,一两尺三无尺,必定买得起。

    小商贩卖不起整匹布,可以卖零头。

    石梅便道:“一次十万石买不起,那么一万石,一千石,一百石,十石甚至一石呢?”

    林如海十分聪明:“岳母是说,把大额盐引小额化,把个人垄断变成朝廷垄断,把一个地域的包窝分化成乡镇村寨,把盐商这一部分中间利润收归朝廷……”

    林如海顿时笑了:“如此,盐商罢市也不足为惧!”

    林如海言罢起身,躬身长揖:“多谢岳母赐教,小婿这厢有礼了!”

    石梅却道:“这个办法可以马上收到盐税,提高盐税几倍甚至十倍。

    但是,却得罪了盐商与江南的官场,甚至朝中重臣。

    所以,这不是你一个六品巡盐御史,能够担待的事情,得以朝廷的名誉去办。

    就如同我们荣府种植番薯,力量有限,得把这个法子贡献给户部,贡献给陛下,让陛下下旨,颁布律令。

    再让有声望有地位的重臣,或者皇子皇孙牵头。

    那时候,纵然你再任巡盐御史,也只是按律行事……“

    石梅这建议,是仿照华夏国的土地分包国策。

    土地分包,让人们看到了利润,看到了吃饱肚子的希望,极大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石梅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若是嘉和帝没有这个魄力,不想投入人力物力,只想坐享其成。

    任凭盐商欺压百姓、贪官欺压盐商勒索盐商,变革的条陈最终成空。

    却也并非没有收获。

    至少,林如海可以看清江南官场这水有多深。

    再者,这一扑腾,无论成与不成,嘉和帝与朝廷协调都需要时间。

    这种庞大的机构想要和谐统一,没有三五个月只怕是不成,弄不好一年半载也过去了。

    那时候,贾敏已经顺利生下孩子。

    而了解了官场险恶的林家母子们,只怕对于贾敏母子的去留也要仔细想一想。

    或者就会接受石梅的建议,让她们祖孙三代留在京都。

    当然,能够把林如海留在京都,走一条翰林编撰,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的路径,那就是最好了。

    又或者干脆跟下去做一任县令,也不错。

    希望嘉和帝看出了林如海不凡的韬略,怜惜人才,不再拿他去堵炮眼做炮灰。

    林如海热血沸腾的回去了。

    石梅却开始辗转难眠,每日必定会认真朝廷邸报。

    贾赦再来请安,也会顺嘴打听一二。

    第三日的午后。

    林如海利用茉莉过府探望大姑奶奶毓秀的机会,给石梅传信,条陈得到杜祭酒,亦即即将上任的户部尚书的肯定,准备年前递到君前。

    得知杜祭酒可能调任户部尚书。

    石梅心里稍稍安慰。

    朝里有人好做官,有杜祭酒这个恩师在皇帝面前替如海说话,至少,如海的奏折,可以顺利直达天听。

    这般一来,林如海即便去了江南,头上也有一定保护的大伞。

    如今头上有了华盖,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