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第十五章(第2/5页)  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它们干燥并分离出含有淀粉和少量植物蛋白的粉末后,这些原材料可以长期保存。在主粮短缺时,加工厂可以在几周内就生产出足够整个集团吃数年的人造大米。

    除了这些撒钱的地方外,还有一个花钱大户,就是教育投资了。

    目前集团在国内国外的所有基地,都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亚米国简州基地和国内所有的基地,都建了初中和高中;国内还有医科大学和材料学院、动力学院等。现在,冯晨夏又准备花巨资建几所包括文理工医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和张凌歌的203室室友一样,冯晨夏在中都大学的407室友,也是个个都有出息——冯晨夏本人就不用说了,祁平柳现在是“一方诸侯”,管理的土地面积是所有“诸侯”中最大的;法理学博士赵尔然,现在是集团民政方面的头头;而407室年纪最小的张萌,则成了集团教育部门的负责人。

    包括冯晨夏在内,谁都没有想到张萌作为一个经济法博士,居然愿意去搞教育。要知道那个时候,集团只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整天和这些“小巴辣子”打交道,一般人可受不了。但是其她人视为畏途的工作,张萌却甘之若饴。冯晨夏从简州回国5年了,张萌也在这个位子做了5年。

    “张总,今天中都基地小学,又有一个学生家长要求给孩子转学。穗城和申城那边,要求转学的家长就更多了。”小学部的陈部长愁眉苦脸地说,“集团小学是五年制的,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和其它地方的公立和私立学校都不一样……家长担心在集团的学校上学上久了,不适应外面的教育方式和学制。”

    “你向她们解释过吗?我们集团采取10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制度,马上又要办咱们自己的综合大学,就业也是在集团内部解决,其实出路更好。”

    “解释过了……但是今天这个家长说,集团的小学和高中,都比其它学校少学了一年,担心我们的教育太水。而且我们的教材和外面学校的教材也不太一样。”

    “浓缩了才不水呢。”张萌大笑道,“其它学校的初三和高三,至少有一半时间用在复习应付中考和高考上,而我们集团,每年有4次中考和高考机会,你觉得自己学好了,就可以参加考试,且考试是合格制的,不是筛选式的——我们集团一直认为,一考定终身是错误的。我们孩子应该把时间花在学习和创造上,而不是花在内卷化上。至于教材,我们参考的是人教版教材,改的主要是语文。初小课本上那些莫名其妙的外国人名,我们确实改掉了,这些改动会影响她们孩子的升学成绩吗?”

    “其实,这些人就是对集团没有信心。”陈部长有点激愤地说,“她们打心底就不相信我们这个女性员工比例高达97%的集团,未来能一直发展得这么顺风顺水……现在网上直/男/癌的声音已经成为主流了,她们在找所谓的后路呢。”

    “你让学校把我们集团的宗旨、优势和教育理念再宣传一下,如果这些家长还是执意要给孩子转学,就让她们转吧……大浪淘沙,总有人会被潮流遗弃的。”张萌转向中学部的部长,“初中和高中的课本,今年会有什么改动吗?”

    “部分内容从高中挪到了初三。比如说《记念刘和珍君》和《包身工》是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的课文,我们把它们挪到初三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上了。还有,初三重新补上了《史记.陈涉世家》。”

    “那高一的课程是用高二的来补吗?”

    “有的是高二高三的内容,有的是从辅助教材挪过来的,比如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学部部长把语文课本目录表交给张萌,“我们按照您的指示,在初中增加了新闻通讯类文章,同时还有新闻消息、新闻言论和新闻通讯的写作训练;在高中,我们增加了科技论文写作、公文写作和演讲训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