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进退两难
一直到下午,日军的飞机才姗姗来迟。
高一山构建的青山防御工事是一个整体的体系,日军的飞机对工事实际上没什么大的作用,因为中国军人都藏到地底下的掩体中去了。
但日军并不这么认为,缺少钢筋水泥的中国军队的表面阵地被炸得一片狼藉,这些狂妄的家伙觉得,下面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了。
飞机摇摇晃晃的飞走了,日军开始发动进攻。这一次他们学乖了,没有出动装甲车,而是化整为零,以一股一股的小部队采取疏散队形,缓慢推进,梯次进攻。
日军的狂妄是有根底的,日军士兵的战术素养之高,可以说是世界公认的,尤其是抗战刚爆发时的这一批部队。执行命令坚决,枪法准,最重要的是根本不怕死,一旦命令下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可惜的是,他们这一次面对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对手。
青山防线依托主阵地,沿着丘陵和山地最少也设置了2到3道战壕,每条战壕有交通壕相通,而且战壕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直线战壕,而是弯弯曲曲,这样利于防炮。战壕壁内每隔一米就有一个防炮洞。
早在修建阵地的时候,方晓就命令,尽可能的搜集桌椅、门板,棺材和木箱子等等木制物件,要知道虽然没有钢筋水泥,但棺材和木箱只要填上土就是绝佳的掩体,别说三八大盖,就是重机枪子弹也无法穿透。而且在木箱里装上□□,就是个威力巨大的□□包。
这就是方晓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战场就是一个利用一切手段杀死对方的所在。不管用什么,只要能干掉敌人,就是好东西。所以他总是绞尽脑汁,尽可能的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增强部队的战斗力。这是黄行文这样的国军将领所不具备的,他们眼睛里所看见只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很少主动去利用那些身边随处可见的土装备。
第一道战壕里就藏了不少装着□□的木箱子。这道战壕被深挖到了两米,防守的一个步兵班人手一个板凳,木箱子则预先装好了□□。
“撤。”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战壕里的战士拿起板凳就往后撤,日军的枪法精准无比,和他们对射的战士们几轮下来,就只剩下一半人了。这时候不撤也得撤了。
看着中国军队仓惶撤离,日军顿时兴奋起来,他们在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纷纷跳进战壕,但迎接他们的是上十个填满了□□的木箱子,而两米深的战壕日军根本没有办法再爬出去,后面的矮山和丘陵上更有无数的子弹射下来。眨眼间战壕里就没有了一个活人。
“射击。”日军指挥官气急败坏,指挥炮兵大队齐齐向山顶射击。而方晓的大炮为了躲避日军的飞机,早被零星的分散,高射炮炮弹实在不多了,还要留着打坦克,无法和日军进行炮战。不过在山丘背面的反斜面上,早就挖好了坑道,日军炮兵的大炮一响,中国士兵就藏进坑道了。而日军的步兵炮和山炮只能直射,根本打不到山体的反斜面去,唯有几门迫击炮才能越过山脊,可惜的是又被坑道阻挡,只能炸起一片尘土。
一连3次攻击,日军变换各种花样,小部队渗透;疏散式的引诱火力点,然后炮击覆盖;部队迂回攻击。结果都遭到了惨败,因为青山防线本来就是方晓丰富的军事作战经验和高一山专业的土木工程设计技术的最新结合,几乎没有明显的漏洞。
最后日本人没招了,只好又祭出装甲车大规模冲锋,方晓的厄利孔顿时又发言了,这一回死伤得更惨。
日军终于消停了,一天时间,伤亡几乎就快有一个大队了。这样打下去,不到3天,3个大队就会打个精光。到那时候,就不是日军进攻,而是中国军队开始反击了。最后日军不得不停止进攻,他们需要寻找更好的战术。但日军想不到的是,方晓是绝不会让对手舒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