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二三章 工厂(第2/2页)  永不下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使“替身”,在乌拉尔山麓度过了这一天。

    下塔吉尔,地图上藉藉无名的小城,如今显得十分破败,在落满尘土的狼藉街道上行走,方然有时稍作停留,试图在这里,寻找些许理联的痕迹。

    这里,现在已变为彻底的废墟,却并非一直如此,而是几个月前大战所致。

    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麓,开阔地带一隅,下塔吉尔是作为一座战时工业城而建设起来,周边若干工业基地,煤炭、钢铁与工业制成品,铁路连接彼此,汇集起强大的现代工业力量,继而诞生出著名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制造厂”。

    第二次盖亚大战期间,理联的钢铁洪流,差不多有一半都在这里打造出来。

    战后,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时代,下塔吉尔的名气,并不及鄂木斯克,由哈尔科夫工厂东迁、与捷尔任斯基工厂合并而成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制造厂,却长期担当世界第一大履带式炮车生产基地。

    巅峰时期,伴随理联陆军的扩充,下塔吉尔的炮车年产量曾高达1,200。

    履带式炮车,重达数十吨的主战兵器,制造成本、工时不容小觑,一般认为炮车与小轿车的制造能力换算接近1:100,年产1,200辆显然是极高的成绩。

    不过,在it大潮席卷盖亚的时代,产业体系的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很快让人类世界的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的规模与产能,也再度爆发到一个令前人难以想象的新高度。

    据相关资料,asa提交的“下塔吉尔历史简述”,在西历1489年8月、全面核战前夕,乌拉尔机车车辆制造厂的炮车年产量,已接近10,000。

    核战爆发后,不出所料,作为特大型军工基地的下塔吉尔,被核弹严重破坏。

    其后接手的乌拉尔大区之管理员,大概是出于其地理位置偏西、靠近大区边境线的考虑,并未将下塔吉尔作为一等军工节点来经营,但即便如此,估计这座历经劫难的重镇,在1500年的炮车年产能也接近24,000。

    没一个月,制造出两千辆履带式炮车,这是何等惊人的工业规模。

    然而时光荏苒,世易时移,今天,下塔吉尔绵延数十公里的庞大工业基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