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9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第2/3页)  我老婆是花木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

    赵俊生压下心中的惊讶,问道“军师何出此言先说说为何我军渡河不是一个难敌”

    崔浩说“马訾水太常了,我军斥候仅仅只是探查了从安平到国内城这一段河流的沿岸水文情况,倘若派人继续沿着上游去寻找,定能找到多处可以渡河的地点,高句丽的兵力有限,不可能在每一处可以渡河的地点都集结重兵防守,我军只要派斥候搞清楚这些渡河地点的虚实,就能选择一处兵力薄弱之处强行渡河”

    赵俊生和其他将校都是当局者迷,忽略了高句丽兵力有限的情况,整条鸭绿江沿岸可以渡河的地点太多了,高句丽的确不可能把每一处渡河地点都部署重兵防御,有些渡河地点肯定是故意虚张声势。

    赵俊生回过神来之后立即下令“来人,传了给斥候营都尉,派出精锐斥候对马訾水对岸高句丽布防的河段探查他们的兵力虚实”

    “是”

    赵俊生又问“军师如何说我军要防备高句丽军渡河是一个难题”

    崔浩拱手说“王爷,首先高句丽是有水师的其次,他们把马訾水沿岸的船只都弄走了,所以他们有足够的船只随时可以渡河过来偷袭我军他们的水师还可以从海面上开过来登陆包抄我们的后路、截断我们的补给等等,王爷对此不能不防”

    赵俊生听得神色一紧,崔浩说得没错,这个时代的船只不会太大,能装载的人员不多,高句丽的水师的确可以运送一部分兵马过来登陆偷袭,虽然能运送的兵力不多,不能造成太大的攻击伤害,但却能截断补给线,东征大军现在不缺粮草,但军械物资的损耗不是缴获能弥补的。

    赵俊生虚心求教“不知军师可有教我”

    崔浩说“王爷既然不缺粮草,属下以为王爷不必急于求成,太过贪功冒进容易被敌人所乘我军等得起,高句丽人等不起,只要再过三个月左右,天降大雪,马訾水就会被封冻,届时我军随时随地都可以渡河进攻”

    “高句丽必不会坐视局势对他们自己不利,一定会想办法与击败我军,而渡河偷袭我军就是最好的战法”

    赵俊生得不得承认崔浩说得很有道理,问道“不知军师以为高句丽军会在何处渡河”

    崔浩说“这就是属下所说的难处了,河岸线和海岸线太过漫长,高句丽水军有足够的的选择。不过属下以为,他们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安平附近渡河”

    “为何”

    “安平就在入海口不远处,水师可以直接开进来马上登陆进攻,属下以为当加强安平沿岸的防御”

    寇谦之接着说“与其加强防备,还不如引君入瓮”

    赵俊生挺得眼睛一亮“不知如何引君入瓮”

    寇谦之笑着说“高句丽定然有细作在江北,王爷可下令调高旭将军从安平赶来汇合,如此一来,安平的兵力薄弱,高句丽若是出动水师登陆攻击安平,一旦安平被攻下,我军侧翼就会受到威胁,若他们再从正面渡河进攻,我军就会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老道以为高句丽必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赵俊生闻言大喜“好,参军和军师之计甚妙,咱们来仔细斟酌一二”

    经过一番计议,赵俊生和众将以及随军官吏们都觉得若要渡河过去攻打高句丽,首先要解决对方的水师,对方的水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若不解决高句丽水师,高句丽人可以派水师登陆截断幽州军的补给线和退路。

    七月初十,在安平的高旭大军接到命令赶往国内城与赵俊生的主力进行汇合,当浩浩荡荡数千大军离开安平城时,高句丽安插在这里的细作立即派人乘坐暗藏起来的小船渡河过去禀报给高句丽将军姜横。

    高句丽江北大营,营地内灯火通明。

    姜横拿着密信一边看着一边走着,他思索半响问道“江北对岸的魏军有何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