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背诗的诀窍(第2/3页)  与儿子一起长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道,小家伙瞬间多云转晴,心情一下子好起来,吃好饭,高高兴兴的去上学。

    下午放学回到家后,萧小鱼先做好作业,然后就拉着爸爸,要爸爸教他背诗。

    “爸爸,我作业做好了,现在您教我背诗好吗”萧小鱼问道。

    “好。”萧鱼放下手中的事,跟儿子去了他写作业的房间。

    “爸爸,诗要怎么背”萧小鱼问道。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是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而作,是诗人内心感情的表达,要背好诗,首先要弄明白诗人想要表达什么,体会诗的意境,才能快速记住,甚至还可以从原诗的题材上创作出新诗。”萧鱼对儿子说道。

    “什么是诗的意境”萧小鱼问道。

    “你去爷爷家过暑假,见过大白鹅吗”萧鱼问道。

    “见过。”萧小鱼说道。

    “鹅的脖子长吗”萧鱼问道。

    “长。”萧小鱼点点头。

    “毛是不是白色”萧鱼问道。

    “是白色。”萧小鱼又点了一下头。

    “脚是不是红色”萧鱼再问。

    “是红色。”萧小鱼答道。

    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拔清波

    “这首鹅是不是写出了鹅的特征,又勾勒出了一幅白鹅戏水的画卷”萧鱼问道。

    “嗯,是的,一幅很美的画卷。”萧小鱼说道。

    “这就是诗的意境,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卷,可以是人物画,也可以是山水画、风景画,还可以是融合万物的众生画。”萧鱼对儿子说道。

    “春晓是什么画”萧小鱼问道。

    “风景画,你看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夜思是春夜睡眠好,天都亮了,睡觉的人还没醒来,这时候脑中的画卷是一间茅屋,屋内的床上躺着一个熟睡的人。”萧鱼对儿子说道。

    “春眠不觉晓春夜睡眠好,天亮人还没醒。”萧小鱼重复,不知不觉间,他就将“春眠不觉晓”记住了,这是因为萧鱼的讲解,引起了他的兴趣,兴趣可以激活大脑中的记忆兴奋中枢,要记住就变得很容易,何况五个字本就不难记。

    “处处闻啼鸟,天一亮,鸟就叫了,这时候脑中的画面应该是几棵大树,树上歇着无数正在鸣叫的飞鸟。”萧鱼又解释第二句。

    “处处闻啼鸟,大树上歇着鸣叫的飞鸟,画面好美,好想去看看。”萧小鱼一脸向往的说道,第二句他又在不经意间记住了。

    “夜来风雨深,花落知道少,这时候脑中的画卷,是茅屋中的人,推开窗,看到地上被雨淋湿的花辦,才知道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由此进一步强调,睡得太沉,下大雨都不知道。”萧鱼给儿子解释了最后两句。

    “夜来风雨深,花落知多少,推开窗,看见落花,才知道晚上下了大雨,以此衬托睡得太沉。爸爸,一首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竟然包含如此多的东西。”萧小鱼惊讶的说道,最后两句他也记住了,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

    “对,诗讲究的是意境,言虽有尽,意却无穷,所以诗虽只有短短几十个字,却包罗万象,可以让读诗者发挥想象,任意驰骋,自己去勾勒理想中的画卷,是不是很有意思。”萧鱼对儿子说道。

    “嗯,很有意思。”萧小鱼答道。

    “你再背一次春晓试试。”萧鱼让儿子再背一次。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萧小鱼很顺利的就背出了四句诗,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兴奋的说道“爸爸,我会背了,没有反复诵读就会背了。”

    “对,这叫主动记忆,主动记忆是你对某一件事,产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