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 马钧,沈婺华,灌钢法(第2/3页)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立沈婺华为皇后。祯明三年589年,隋朝攻灭陈朝,沈婺华和陈叔宝一起到长安。隋朝灭亡后,沈婺华从广陵回到故乡,后在毗陵天净寺出家为尼。

    沈婺华性情恬静寡欲,颇有识量,聪明机灵,博闻强记,读过些经史书籍,擅长写作。起初,陈叔宝住在东宫,但沈婺华的父亲沈君理去世,沈婺华服丧,住在别殿,因过度悲伤而形体憔悴,服丧期也超过了规范。陈叔宝待沈婺华很是轻薄,而贵妃张丽华在后宫最为得宠,后宫的事务几乎全部由她管理,但沈婺华对此却并不在意,未曾有过嫉妒怨恨之情。沈婺华而且饮居节俭,衣服上没有锦绣装饰,身边的近侍裁减一百多人,每天只是翻阅图书史籍,诵念佛经。当时,沈婺华没有儿子,将陈叔宝妃子孙姬的儿子陈胤收为己子抚养

    后来,沈婺华还数次上书直言规劝陈叔宝重视朝政,陈叔宝曾打算废黜她的皇后之位,改立贵妃张丽华为皇后。

    祯明三年589年,隋朝攻灭陈朝,沈婺华和陈叔宝一起押送到长安。当时,陈叔宝得知隋军已到,吓得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藏到井里,只有沈婺华仍像平常一样,毫不惊慌。

    隋朝仁寿四年604年,陈叔宝去世,沈婺华亲自为他写哀辞,文辞很痛切。隋炀帝杨广每次巡行各地,都命她随行。义宁二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害,沈婺华从广陵渡过长江回到故乡。后来在毗陵今江苏武进的天净寺出家为尼,法号观音。唐贞观627年649年初年去世。

    这是个好女人,只是没遇上好男人,所以被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民间传闻,沈婺华可能就是观音菩萨众多原型当中的一个,因她法号“观音”

    此外,还有一个传闻,是说陈国有一年遭了旱灾,沈婺华曾经亲自诵念佛经求雨,结果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在沈婺华的祈祷下,天降大雨,旱灾得到了缓解。

    除了这两张人物卡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灌钢法了。

    灌钢法,乃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一种先进炼钢工艺。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发明。在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便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事实上,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从汉代开始,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时期,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冶铁炉的温度因此得到提高,于是加速了冶炼进程,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后来,灌钢法又不断发展。宋代又把生铁片镶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用泥巴把炼钢炉密封起来,进行烧炼,效果更好。明代又有改进,把生铁片盖在捆紧的若干熟铁薄片上,使生铁液可以更好均匀地渗入熟铁之中。不用泥封而用涂泥的草鞋遮盖炉口,使生铁可从空气中得到氧气而更易熔化,从而提高冶炼的效率。明中期以后,灌钢法更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1300c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既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这种炼钢方法直到后世还有一些地区的人们在使用;可见其影响的深远。在17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不是冶铸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受到各国的普遍赞扬。公元1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在其名著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