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章 步步为营(第1/2页)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到了北宋开国初期,武将出身的赵匡胤通过军事政变重建统一的封建政权北宋,并吸取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改革军制,强化皇权亲掌军队建置、调动和指挥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军队分禁兵、厢兵、乡兵和边境地区的蕃兵。禁兵是主力,最多时达百万以上,实行“居中驭外”的“更戍制”。神宗时,王安石配合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军制,一度实行保甲、保马和将兵法。

    同时赵匡胤又设立了武学,实行武举以培养选拔军事人才。南宋军队主力为屯驻大兵和三衙诸军,体制基本未变。

    宋代同样是实行募兵制,曾实行过依“兵样”选募和给兵士刺字以记军号的作法。

    不止五代、两宋时期北方地区出现过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其军制多带有着各自的部族特色,如辽朝部族军和两院制,金朝猛安、谋克制等。

    而到了元、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了封建军制晚期,因蒙、满族入主中原,军制上反映出民族大融合的鲜明特征。

    元初军事与社会组织融为一体,各部落按百户、千户、万户编制,上马出战,下马牧养,兵牧合一。

    南下后设枢密院、行枢密院和兵部等以加强中央集权。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分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实行军户制和军官世袭制。明代实行以屯田制为基础的卫所军制,全国遍设卫所,控扼要害。军队分京军和地方军两大部分。中央设五军都督府掌全国卫所军籍,设兵部掌征讨、镇戍和训练。战时命总兵官出征,战罢兵归卫所,将印归朝,实行统军、调军与指挥权分离的,军不私将、将不专军的制度。

    而到了清代,前期主要实行八旗和绿营兵制度。

    八旗兵制是以八种颜色的旗帜为标志编组,兼有军事、政治和生产职能的“兵民合一”的满族兵制。太宗黄台吉时增设蒙古和汉军八旗,共为24旗。

    清军入关后,八旗兵已脱离生产,并分为禁旅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军队直属于国家而不再归旗主私有。绿营兵制是参照明朝卫所制建立的汉族兵制。绿营兵由招募的汉人和收编的汉族地主武装组成,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编组。八旗兵和绿营兵都实行薪给制,按年月发给一定的银饷和米粮。与元代在非蒙古军中设“达鲁花赤”为监军官的作法类似。清代以八旗监绿营,八旗兵薪饷和武器装备都优于绿营兵,这是从政治角度上来发扬的民族歧视政策在军制上的反映

    但眼下,无论是哪种军制,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病,到后期一定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明朝的军户制度,可能还不及府兵制高明,凌皓自然是不予采纳的,但府兵制中途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变故而出现崩碎的可能。

    至于像元朝,清朝那样“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军事制度,凌皓自然也不会采纳,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等的待遇,不知道酿造了多少惨剧。

    所以,凌皓所定下的这个最终军事制度,必须要做到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第一,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将来的军队必然要有能够海纳百川的襟怀,如果因为种族歧视这种问题而导致整支军队最后崩溃掉,那就只能通过不断地精炼质量和替换军事统帅来达到平衡,这样才会成为一支无往不利的天下强军。

    第二,调整调兵思维。

    很多时候,兵权和军权是混乱的,那么凌皓就必须确立一个调兵遣将的原则问题,即在哪些情况之下可以调兵,哪些情况之下不能调兵的区分。

    关于这个问题,凌皓自然是需要仔细斟酌一番的。

    此外,就是调兵需要用到的信物,像这个世界里的秦国这样,必须要以虎符作为调兵信物,还是比较有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