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辨术论道(第2/3页)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向以理服人,公今日所言皆有见证,不若公下台去问问我武川镇民们,役学镇与武川镇究竟孰强孰弱”

    吕翻冷笑一声“庶民之见,怎会有真公此言真大言欺人也”

    王猛继续说道“岂不闻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心所向,便是吾之志向由此论之,鄙人建武川镇之高下立判矣”吕翻闻言缄默,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王先生莫不是欲效仪、秦之舌,游说我等洛邑学士耶”

    王猛视之,乃罗治也。

    王猛说道“罗学士以为苏秦张仪为辩士,却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曾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是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你等堂堂学士,仅因此等蝇头小利而大动干戈,又何敢笑苏秦、张仪乎”罗治一时语塞,默然无语。

    又有一人出言问曰“王先生以为我洛邑学宫何如也”

    王猛视其人,乃柳综也。

    王猛遂答道“洛邑学宫乃是天下第一学宫,又何必问”柳综曰“公言差矣,洛邑学宫虽是天下学宫之首,却也并非不识抬举之人所能进出之地,公今日所言俱为我洛邑学宫刀笔吏所记录,他日若是王先生式微,岂能保证武川镇长治久安乎”

    王猛厉声喝道“柳学士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之间,当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公既为大周之人,则见有不诚之人,当誓共戮之,此为人之道也。

    今天下七国受封至今子孙后代叨食周禄八百余年,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子民之所共愤;公却以此来胁迫我武川镇让利于洛邑学宫,真乃不忠不孝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柳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我洛邑城乃是大周子民之乐土,周王室之正朔也王先生之前虽以仁义隐士自云,可今日眼见只是山野小民,何足与我等高士并论哉”

    王猛视之,乃姬绩也。

    王猛遂笑道“公可是大周王室之苗裔乎还请安坐,听吾一言今天下七国既同为大周王室分封之后,则世为周臣矣;今却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周室之乱臣,亦为七氏之贼子也。

    鄙人虽不是周室贵胄,但我王氏,亦曾按谱赐爵,且百里奚起身奴仆,却能辅佐穆公而成秦国霸业,而终有今日天下之势;鄙人身为山野小民,却能够做到仁义恤民,鄙人所为能与民同乐,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姬绩语塞。

    座上又有一人忽曰“王先生之前所言,皆为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王先生高卧泰山,平时治何经典”

    王猛视之,乃严硕也。

    王猛遂说道“寻章摘句,不过是酸腐文人也,何能兴邦立事且闻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专诸、范蠡、文种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

    莫非严学士岂亦效于那等酸腐文人,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硕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天下学者所笑耳。”

    王猛视其人,乃是洛邑学宫程易也。

    王猛遂答道“学者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学,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学,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楚国屈原那般以文章名世,而楚王不纳其言,不免最终投江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学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易不能对。众人见王猛在席间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诸位,今日鄙人所言,皆为肺腑之言,若公等心有不服,还请下次再来,吾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