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殷荡与蒲盟 三面攻邺城(第3/4页)  即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力还是不小的。”

    “少了贺浑邪这个争抢邺城的对手”,说的是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

    经过朝中的扯皮、前线的备战之后,江左的东唐终於出兵北伐了。

    奉令担任这回北伐主将的扬州刺史殷荡,他的军事能力虽被桓蒙轻视,但能被江左朝堂任为扬州刺史,担负起以长江下游之扬州,抗衡长江上游之荆州,也就是桓蒙的重任,其人到底非是庸人,还是有些智略、见识的,故是,他接受了他谋主荀慕的意见,於出兵北上之前,遣使去了蒲茂的营中,提出了一个与蒲秦联手,共灭鲜卑魏国、贺浑邪,平分其地的建议。

    尽管遣了蒲獾孙攻打彭城,可贺浑邪依然按兵於黄河东岸不动,对邺城虎视眈眈,蒲茂正在筹思别策,以解决贺浑邪这个大患,恰好殷荡的建议来到。他顺水推舟,便就答应了。

    当然,答应是一回事,按孟朗的话,要不要按约定执行是另一回事。唐兵若是表现出了优秀的战斗力,那就按约定执行,殷荡打下哪里,就暂时把哪里让给他;唐兵若是进展不顺,那蒲秦打下的地盘,自也不会平白地拱手相送。

    不管怎么说,两边的盟约定下,殷荡遂於十天前出兵北渡淮水,展开了对彭城、下邳等与扬州接壤之徐州郡国的进攻。

    徐州的西边已有蒲獾孙部在攻,现在南边又来了唐兵,两面受敌,守御彭城、徐州的贺浑豹子饶是勇悍,一下子也左右难支。

    於是,没奈何,贺浑邪只好从黄河东岸的济北郡南撤,退回徐州,援助贺浑豹子。

    却说了,唐室为何准许殷荡与蒲茂结盟,而此前却不肯答应贺浑邪的几次请盟?

    原因很简单。

    当唐室南迁之前,匈奴赵氏叛乱之时,羯人是匈奴赵氏手下最凶残的爪牙,杀了不少唐国的宗室、名臣,一些北地的士族乃至被他们灭族,与唐国可谓是血海深仇;反观戎人,虽也从附了匈奴赵氏,可他们不是主动反叛的,并且内心深处,老一代的戎人也不相信胡人能作中原的天子,如那姚国的祖父,在死前,因见北地诸胡自相杀戮不断,就交代过子孙,“自古无胡人为华夏天子者,北地如不可留,可南渡投唐”,这也是唐国此前接纳姚国等羌人投靠的主要缘故,因此,唐国的君臣可以与蒲秦结下盟约,却绝不愿与贺浑邪结定盟约。

    听闻殷荡与蒲茂订盟的当时,贺浑邪的心情可以想见,少不了大骂一通,杀几个人泄泄火气,然这却也无可奈何,他亦只能退出与蒲茂争夺邺城的对弈中,先回去保住老巢再说。

    且不须多言。

    只说贺浑邪撤返徐州后不久,慕容瞻便也离开了黄河东边,带兵渡河,北入到了贵乡郡。

    贵乡郡在魏郡的东边偏北一点。

    从秦军的视角来看,看到的仅是慕容瞻率兵北至贵乡郡的行动,至於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尽管秦军的斥候无法探出,但蒲茂、孟朗却都能够猜到。

    只能是因为一个缘故。

    那就是,在闻知唐兵加入到了攻打魏地的行列中后,慕容瞻必是意识到了,魏国的亡国之危已经迫在眉睫,当此关头,最重要的是要保住邺城,只要邺城还在慕容氏的手中,河北之地就仍能为慕容氏所占,而只要河北不失,慕容氏就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故是,他基於此,做出了这个“壮士断腕”,舍弃兖州,渡河北入贵乡郡,全力保卫邺城的决定和行动。

    慕容瞻的这个决定,对邺城战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贺浑邪的出局,本来减轻了蒲茂的压力,可慕容瞻的率部抵至贵乡郡,则又增加了蒲茂进攻邺城的阻力。亦即是说,蒲秦赶走了贺浑邪这个竞争者,但是多了慕容瞻所部为其攻邺城之敌,不过,相对来讲,慕容瞻部不如贺浑邪部能打,邺城战场的整体形势,较之此前,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