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一百 交锋(4)(第2/3页)  第一氏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来了,就会想当然的胡说八道,根本不懂律法也不懂规矩,更不懂官场。

    “有何证据”庞升看完了状子,抬头公事公办的问那对老妇。

    “老汉有证人,是老汉的邻居同乡,刘氏的打手殴打老汉的儿子儿媳时,他们都看见了,现在有三个人跟着老汉一起来了”老头子连忙回答,说完回身指着在人群里挤不上前的,几个庄稼汉打扮的年轻人。

    连证人都带来了庞升又看了赵宁一眼。

    得到心腹的耳语,他再度寻了个借口去二堂,见刘氏大长老。

    “庞大人,这事儿你可一定要压下来派人去石门县取证,再怎么都需要一段时间,正好拖上几天”刘氏大长老急切道。

    他现在已经在心里确定,赵氏要用民间案子对付刘氏了,也不知道赵氏找到了多少个这样的苦主除了新乡镇因为涉及的人多,动静大,其余的他们事先都没有察觉

    可问题是,在白衣会覆灭后,刘氏就派了人盯着镇国公府跟主要的赵氏大宅,在赵七月带着一帮人出去“打猎”之前,赵氏的人没有半点儿异动

    对方哪里来的人,去搜集刘氏的各种劣迹罪行

    因此,刘氏大长老的第二个判断,亦或者说希望,是赵氏没有找到刘氏多少罪案

    如果是这样,那么只需要压下或者是拖延案子,刘氏就有时间从长计议说到底,在有充足眼线监视赵氏主要宅子的情况下,赵氏突然向刘氏发起全面进攻的行为,让刘氏始料未及。但这并非不可解决的问题,只要给刘氏弄清形势、布局反击的时间,胜负犹未可知

    “对方有人证,而且现在民情鼎沸,都在喊着要本官秉公办案,本官无法在公堂上帮刘老。”庞升道,他不想做得太明显,落人把柄。皇朝律法虽然维护地主权贵,但无论天子还是百官,嘴上都在喊着民为水君为舟。

    无论是他京兆府还是其他州县衙门,一旦升堂审案,就会有大批百姓赶来围观,且不能驱赶,庞升虽然瞧不起平民,但也不敢跟百姓对着干。说到底他也是出自世家,最重视羽毛,名声绝对不能坏了,否则难以立足。世家子弟,一人名声臭大街,整个家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刘氏不过就是出了两件命案,就被堂外的百姓骂得不像人样,就是有力证明。

    所以世家官员做事都比较小心,其它的都好说,但至少不能明着跟百姓对立。这就不像那些寒门官员,没有庞大的家族牵绊,做起事来往往更加大胆。

    当然,世事在变,如今的将门和门第,一方面因为愈演愈烈的文武之争,一方面因为寒门势力的威胁,有些世家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做事已经越来越没有底线。

    庞升继续道“刘老如果想要拖延时间,就只能在自家身上下功夫,京兆府的衙役下去查案时,本官也会叮嘱一二。”

    这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京兆府公堂上的案子,他是要“秉公”审理的,但衙役下去查证人证物的时候,刘氏就可以做很多文章。无论是毁灭证物,制造证据扭曲事实,还是给衙役设置查案的难题,亦或是倒打一耙诬陷原告是刁民,把案子变成扯皮官司,都能拖延时间,最不济,总可以找几个打手当替死鬼。

    而庞升也会让京兆府的衙役们,查案的时候要“仔细认真”,不得漏过任何疑点,查探手段要温和,不得跟刘氏起冲突。

    总之,一天能查明的事情,用天来查,明明没有疑问的情节,也要因为刘氏的一面之词而查疑,至于最后是把案子拖上几个月,还是把原告变成被告给办了,就得看形势发展了。

    “那就谢过庞大人了。”刘氏大长老同意了庞升的方案。

    官官相护,此乃官场第一课;权贵互相守望,一起压榨欺负平民,这是权贵的基本素质。庞升和刘氏大长老两人,对此都熟门熟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