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一百零二 交锋(6)(第2/4页)  第一氏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气十足的对皇帝道“禀陛下,我大齐律法严明,今日这些大小案子,自然会有京兆尹一一严查法办,不会让受害者蒙冤受屈,也不会让有罪者逍遥法外。

    “这些案子都涉及刘氏,参知政事也有罪责,但水至清则无鱼,家族大了,难免有一些不争气的族人,参知政事虽有失察之责,但这也是他忙于公务,日日夜夜为大齐国事奔波劳碌、呕心沥血,无暇治理家族的缘故,并非有意纵容。还请陛下看在参知政事勤于公事的份上,稍息怒火。”

    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把刘牧之,或者说绝大部分刘氏族人,跟那些有罪者区分来来。

    把命案的惩治范围,控制在直接致人死伤的刘氏族人身上,不去计较那些刘氏族人是受了谁的授意,忽略土地兼并、放印子钱这些命案产生的根本。

    从而让刘牧之的罪责,只涉及“治家不严”的失察之罪,好保住刘牧之参知政事的官职。

    刘牧之在开年后是要作为领头者,提出、推动“枢密院”的,是承受将门反对攻势的主将,只有他站得稳了,给将门的压力大,五军都督府提出后才能有文官“让步”的效果,从而得到施行。

    这是已经准备了很久的事,如今已经箭在弦上,徐明朗必须保住刘牧之这个无法轻易被替代的角色。如果刘牧之倒了,这件事又得耽搁下去。

    赵玄极听了徐明朗的话,哂笑一声,起身离座,向宋治拱手道“陛下,徐相之言,臣不敢苟同。今日这些命案,体现出的刘氏之罪,是整个刘氏不择手段攫取财富、压榨百姓、草菅人命而不是某些刘氏族人个人行为不端

    “刘氏土地兼并、放印子钱的规模之大,残害的百姓之多,岂是个别刘氏族人能做主的除非这个人是刘氏家主”

    此言一出,在场的将门大人物们,立即点头称是,纷纷赞许镇国公说得在理。一时间,门第大人物们都是面如锅底。

    刘牧之脸色一变,转头怒道“镇国公,你这是血口喷人你有什么证据,说刘某指使了这些事京兆府都还没把案子查明白,镇国公凭什么如此污蔑刘某”

    赵玄极冷哼一声,“你难道不是刘氏家主若是本公军中出了残害百姓的士卒,本公岂能无罪若是赵氏有族人草菅人命,莫说数十人,有一个本公都自认脱不了干系”

    这个道理很直白,徐明朗、刘牧之就是诡辩而已。然而官场、权力场上的争斗,如果都是看对错黑白的,那也就不叫官场了。

    刘牧之一时理亏语塞,徐明朗接过话头淡淡道“今日之事,说来其实很蹊跷。那么多苦主从蓝田、石门两县,同时来到京兆府鸣冤,可是巧的很,偏偏还证据充分,真是声势浩大。

    “而他们所陈述的案子,基本都不是眼前发生的,短则隔了数月,长则数年,有一两件案子,竟然还是十年前的镇国公就不奇怪,这些苦主是为何要等到此时才鸣冤,又为何能一起来鸣冤镇国公不觉得这些人背后有人指使,且目的不纯吗”

    闻听此言,很多人都变了眼色。

    这番话威力十足。

    傻子也听得出来,徐明朗这是在说今日之事,是赵玄极在背后捣鬼,是赵氏为了对付刘氏。

    命案是实打实的,徐明朗不可能否认,能做文章的地方不多,从世家之争、文武之争的角度上去说,把刘氏变成被赵氏苦心孤诣算计的受害者,无疑可以把水搅混。

    若是大家认为赵氏用心险恶,或许还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削弱将门、收拢兵权,这是朝廷大计,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徐明朗不觉得眼下会因为赵氏带着将门反扑而停止。

    赵玄极明白徐明朗这席话的险恶用心,冷冷道“莫须有的东西,本公怎么会清楚若是徐相认为这些命案有问题,大可以自己去查,找出证据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