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二三一 信谁(第2/3页)  第一氏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终是用了印信。

    通篇内容,都在说北胡军战力寻常,雁门军表现一般——他当然不会称赞雁门军。只有诋毁雁门军,才能达到诋毁赵氏的目的,让皇帝对赵氏不满。

    皇帝对赵氏越是不满,他就会得到皇帝越多支持,往后在雁门军的处境就会越好。

    要把雁门军说得不堪,就必须说敌人也不强。

    而敌人占尽地利,最难打的一仗,他部付出巨大代价,终于取得突破,本来可以率先突破凤鸣山,立下大功的,却被赵玄极摘取了胜利果实!

    安思明叫来心腹,让对方将密报送回燕平。

    内容半真半假,马脚不多。但安思明知道,这肯定跟赵玄极的军报大相径庭。他现在就是在赌,赌皇帝相信谁!

    他孑然一身,这回赌败了,也就是一个人败了,又没有家族会被牵累,有什么需要顾虑的?

    但如果他赌赢了,他就依然还是雁门关防御使!

    ......

    燕平,宫城。

    日暮降临,华灯初上,皇帝站在风雪亭里,双眸映出万家灯火、璀璨星河。夜风中,他遥望着从脚下延伸出去的京城,沉默不语。

    他负在身后的手里,拿着几本折子。显然他眼下在思考的东西,就跟这些内容非同寻常的折子有关。

    除了天元太子、契丹可汗的国书,就是赵玄极跟安思明的军报。

    赵玄极在军报里,极力言说北胡军是如何强悍,天元将士的百战精锐是如何难缠,雁门军此战能胜,全靠将士殊死相搏,赵宁洞察战机。

    在赵玄极这里,雁门军是英雄,赵宁是大功臣。

    可在安思明的密报里,事情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

    该信谁?

    北胡各部是什么情况,去年代州之事后,他就早早派了飞鱼卫,前去草原查探。

    要说草原上真多出了那么多修行者,飞鱼卫岂能不知?要说契丹军都训练有素,好似日日都在操练,飞鱼卫为何什么没有看到?

    飞鱼卫的回报,跟安思明的军报相对应,跟赵玄极的军报完全不符!

    “北胡军怎么会这么强悍?除了天元军,契丹军也多年没有大战!

    “修行者众多?自古以来,草原的修行者又何曾多到哪里去?人头分辨不出修为,就可以随意说?”

    面色铁冷的皇帝,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北胡军要是这么强,没有见过血的雁门军,怎么能在攻防战中赢下此战?

    “一群沙场新卒,在被对方占尽地利的情况下,都能战胜对方,还说对方强得离谱......真当朕不知兵事?

    “赵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再强又能强到哪里去?左右战局?大都督啊大都督,为了让自家杰出子弟平步青云,你是连老脸都不要了吗?

    “把这么多军功堆在他身上,他承受得起吗?真当雁门军是你家的?真当军功可以随你们杜撰?

    “为了突显雁门军跟赵氏的重要性,让赵氏一门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就渲染北胡威胁,渲染草原军队强盛,这岂是臣子所为?!”

    这些念头在皇帝脑海中一闪而过,让他眼中的怒火好似要点燃燕平城。

    但他很快平复了心境。

    因为他今天叫了臣子过来议事。

    平日,能到风雪亭来就只有皇帝,敬新磨也只能呆在亭子外伺候,自从宋治即位,这里就只出现过两个臣子。

    现在,其中一个臣子到了。

    来的是宰相徐明朗。

    见礼后,皇帝让宰相进亭,两人在亭中对坐,前者将手里的两份折子,递给了徐明朗。

    递过去的,是天元部跟契丹部请罪的折子。

    既然是国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