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三二二 壮士出关(第2/3页)  第一氏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望目送黄远岱等人的身影,消失在关城侧门,眼中满是崇敬、欣赏之色。

    尽人事、听天命。赵宁咀嚼着这六个字,微微颔首,又摇了摇头。

    以他前世跟黄远岱的交情,当然不会在明知事不可为的情况下,让对方去送死,他知道黄远岱的本事,所以才让对方成行。

    赵宁行走天下五年,招揽了许多有才之士,但没谁的才能超过黄远岱与周鞅。

    现如今周鞅在后方主持晋地民政,黄远岱去了河北地,各自的位置,都是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所学的。

    赵宁相信他们会推动战局,朝他想要的方向发展。

    但也只是相信。

    到了现在,赵宁也无法预见后事。

    视野中已经没有黄远岱等人,赵宁依旧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视野中除了在昏黄火光下,默然耸立的关城,就是不断忙碌的甲士。

    在这场难以预见胜负的战争中,每个奋战的人从一开始,就在担着生死之险,今日并肩作战的同袍,明日就可能已是一具无头尸骨。

    翻阅太行山进入河北地的黄远岱也好,在真定驻扎的苏叶青也罢,亦或是井陉关血战的将士,包括赵宁本人在内,都要在这场巨大的血腥的风暴中飘零沉浮。

    没有退路。

    看不见明日,就唯有在今日,拼尽全力厮杀到底。

    末了,在收回视线之前,赵宁眼神悠远的自言自语道:“他日再相见,不是在黄泉之路上相互作伴,就是在克复京师时把酒言欢。”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井陉关的战斗,是在有条不紊的推行。

    两军将士日日浴血战斗,几乎忘记了年月变迁。

    拼杀、拼杀、拼杀,拼杀好像永无止境,拼杀好像就是生命的原初意义。

    在听到鸣金收兵的声音时,他们只有心力庆幸自己又撑过了一日,在火化掩埋同袍的尸骨时,他们不再潸然泪下,在枕着刀兵入眠时,他们会渴盼着能在梦中与家人相聚。

    每日战斗结束后,北胡军都会来关城前,将同伴的尸体收回。这个时候,井陉关守军不会出手,他们也同样需要出城,将坠城的同袍尸体收敛。

    时间流逝,在关城战死的两军将士越来越多,从千百到万千,好似不过单纯是数字的累积。

    而在井陉关、承天关之外,这段时间汇聚到汴梁的四方义军也不少。

    随着城外的连营规模越来越大,大到看不见尽头,汴梁物价随之飞涨,普通百姓柴米油盐的压力骤然增大,很多人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活。

    自从不再主持内阁,赵玉洁就失去了了解朝野大事的最佳途径,不过汴梁城内外的变化,还是被她看在眼里。

    在体会到宋治抵挡北胡大军渡过黄河、誓死守卫中原的决心后,她给深渊下令,让他们也参与到义军的队伍中去。

    作为一个早就失去了家、失去亲人的孤儿来说,赵玉洁没有保家卫国的概念。

    她之所以让深渊加入义军,成为王师的一部分,为这场国战奋躯,也不是因为宋治虽然收了她的权,却依然对她恩宠有加,而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壮大自身势力的机会。

    她想要深渊的修行者,拥有朝廷给予的官身,在战争中建立功勋,在战后加官进爵,从而在军队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无论如何,因为宋治的态度,赵玉洁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了国战中。

    跟她一样选择的齐人,在中原多不胜数。

    就这样,汴梁周边的王师力量不断增强,中原大地尚算安稳的过完了乾符十二年。

    乾符十三年开春,或许是无法坐视大齐朝廷继续汇聚力量,又或许是渡河准备已经完成,北胡大军左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