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四零四 挽狂澜于既倒(14)(第2/3页)  第一氏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末将也想为将军分忧为皇朝出力,只是麾下将士比不得将军原先所领部曲,战力差了许多,贸然出战只怕会误了将军大事,故而不敢先出。”    听了这番说辞,张京暗自冷笑。    此人名唤刘达,修为不俗颇有才干,在军中威望不俗,是前防御使的左膀右臂,现如今已然将对方留下的将领聚集在身边。    刘达提及参知政事孔严华的目的,一是表明自身立场,二是扯虎皮做大旗,摆明了要跟不遵孔严华之令的张京分庭抗礼。    这倒不是说,汴梁这些防御使军队,都是听命于孔严华个人的武装,只是因为孔严华是寒门官员领头之人,故而寒门官将都唯他马首是瞻。    在国战之前,朝廷有专门的衙门——枢密院,来统领天下防御使招募流民组建的新军,枢密院就是这些寒门将领的顶头上官。    国战爆发后,为了让世家寒门齐心作战,也是为了向世家示好,更是为了统一号令方便作战,宋治将枢密院撤了,仍以大都督府统御天下兵马。    大都督府是世家地头,大都督副大都督,都是世家族人,短时间之内,这些站了队的寒门官将,当然不会甘愿奉赵玄极、韩昭为尊。    所以他们仍旧团结在孔严华周围,以示跟世家军队的区别。    刘达的话说完后,他身边的好些个将领,也都陆续附和,声称自己的部曲战力不够强,不敢担先锋的重担,以免误了战局。    张京这些人的反应并不意外,他跟孔严华翻了脸,对方肯定要掣肘他。    等到他军令不畅,证明无法统率大军的时候,孔严华就能顺理成章推举别的人担任防御使,届时赵七月也无可奈何。    粗略一看,出声附和刘达,或者用神态表明跟刘达同一立场的帐中将领,占了所有将领的四成左右。    张京不动声色:“诸位,汴梁之役关系中原战局,更关乎家国存亡,先锋一战作为第一战,重要性不用多言,能打赢这一阵,战功可是非同凡响。    “大军若能凯旋,皇后娘娘必定不吝封赏。    “届时就不仅是金银财帛,也不会少了高官厚禄,能打出显赫战绩的人,更可以扬名天下,振奋举国军心民心,成为我大齐皇朝的英雄!    “本将再问一遍,谁愿作为先锋出战?”    在众将回应之前,刘达冷笑一声:“将军说得好听,那得打胜了才行,荣华富贵谁不想要,可也得有命享受!北胡大军战力如何,谁人不知?    “将军这个时候只问我等愿否出战,怎么不愿亲自上阵?”    他说完之后,跟着他的那些将领,无不相继响应,指摘张京不愿自己出战,而把危险丢给部属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说话的人很多,不出声的也有。    张京状似不经意,实则将帐中情形都纳入了眼底。    除了他明里暗里控制的四成多部曲,帐中还剩一成多的将领,既没有主动请战愿意担任先锋,也没有跟刘达等人一样,明确表明不愿做先锋,跟他唱对台戏。    大军中的将领,既然能出任将职,就必定跟孔严华、枢密院扯不开关系,毕竟不得到枢密院的看重,他们也不可能成为手握兵权的将军。    张京是属于在内部另起炉灶,分出了一个山头,不是他麾下将领的人,就一定属于刘达、枢密院。    而这一成多将领没有附和刘达,就只有一种可能。    他们不愿在这种时候跟主帅两条心,他们愿意以大局为重,以战事为重,听从张京的调遣——至少暂时愿意。    只不过,张京没有派自己的嫡系将领出战,他们不知道张京的具体心思,便不愿贸然主动请缨,拿自己和部曲的性命不当回事,免得做了冤大头。    观察到这里,张京心中已经有数。    通过这番询问之下众将的反应,再加上他平日里对众将人格品性的了解,帐中诸将都是什么立场、心思,他已是了如指掌。    接下来该如何调兵遣将,分派军务,乃至如何对待这些将领,他有了谱。    张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