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第2/3页)  平凡苦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先驱”和“烈士”。用自己辛辛苦苦几年省吃俭用得来的血汗钱,以血本无归的代价,换来了“这个事情不能做”的经验。

    林村,或者那个镇的村民们,曾经人有种过椪柑的;有种过温州柑的;有种过冰糖橙的;有种过黄梨的;也有种过桔梗;百合等药材的。但无一例外,都是以失败的结局告终,成功率百分百之零;虽然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问题,像水果这种亩产能够达到上万斤,保鲜期非常短,并非生活必需品的东西。一定是要到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高,也就是城市的居民手上都有点余钱,并且全国已经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可以通过这些捷便的交通网络,在水果的保鲜期内,就将水果从果园发到全国的各大、中、小、城市。再通过水果集散市场将水果供到千家万户。

    也就是说,只有种出的水果,可以在保鲜期内,就卖到全国各地,通过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的各种销售渠道,成功走进城市居民的家庭。为市民们美味、可口、安全、健康、新鲜的时令水果。种植户才有可能成功。

    这在政令不一,全国交通没有织成一张完善的网的国家和地区是不能想象的,这是中国人的幸运,中国农户的好运

    一句话,也就是必须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种植户无论是种植出十万斤,一百万斤,都能有大果商敢一口吃下,这样种植户只需要考虑水果质量和产量的问题,至于价格,自然有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也就是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无须考虑销售的问题。只有这样,传统的农民才有可能转变成农场主当然还有土地租赁问题。

    否则的话,还是传统的自给自足,你种出一万斤水果,拉去县城卖,一天卖200斤,到水果过季了也卖不完,怎么可能不失败。

    在这点上,赵崇义、林振云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他们踩对了时代的脉搏,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当然,更是时代的伟大。

    赵崇义,林振云,赵崇敏,在苗圃场吃了中午饭后,就又骑单车回家了。赵崇敏第二天就又乘车下了柳州,继续她那毫不起眼的服务员工作。

    林振云,赵崇义第二天则卷起铺盖,拿起行李,来到了这个苗圃场做起了育苗工兼砂糖桔管理技术员。他们自己家种植砂糖桔的故事,还要等一年之后

    跑去到广州番禺区的曾仕湖倒是很顺利地进入了好靓珠宝厂。可惜,他在珠宝厂的发展却一点都不顺利。或者说,他们两兄弟在珠宝厂的发展都一点不顺利。

    伟人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没有对错,只有胜败。

    如果认为,斗争,只存在于朝廷,后宫,大家族。那就大错特错了。小人物的斗争,同样精彩绝伦,同样勾心斗角,同样波谲云诡。

    大人物的斗争,也许涉及的是大权力,大利益。当然,按某些书上讲,也许大人物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家国天下,众庶苍生。

    大人物们又因为本身就是“大人物,”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受到万众瞩目,都能“聚焦于镁光灯下,不管是大功大忠,或者大奸大恶,都能“书之于竹帛”,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小人物就不一样了,小人物因为本身就“微不足道”,不可能得到关注和聚焦。小人物斗争的目的,也不可能是为了“家国天下,众庶苍生,”那么地高尚。小人物斗争,无非就是为了一个月能多赚那么三两百块钱,能比跟他同阶层的人过得好那么一点点,能够得到同阶层人的吹捧和恭维。

    就算是当乞丐去讨饭,乞丐和乞丐之间,为了能多讨到半碗残羹剩饭,也会互掐打架。狗与狗之间为了抢一根骨头,也会互咬,没有谁比谁更高尚,都仅仅是为了生存。

    但就是为了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