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10、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第2/3页)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口不断在增加。

    之前匮乏的物资市场,随着女性服装集市的兴起,自然而然的带动了粮食等物资商人的进入。

    因为有了滚动起来的经济消费。

    格罗宁根的市民,能够从周边汲取到资金,就有了购买力。

    当粮食、烟酒等物资开始以市场价格正常进入。

    大量华国商人更是把生活小商品开始推动进入市场。

    城市就朝着完全向好的方向发展。

    甚至连之前只有蓝白两色的警车,外来货车的交通状况,都不知不觉的悄悄出现各种民用车辆。

    市民们对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是强烈拥护。

    上缴枪支、举报非法藏匿,甚至对外来武装人员的警惕性,已经堪比著名的朝阳区群众。

    波娃不是对外展出过收缴武器的照片吗。

    堆积成小山的各种枪械!

    在乱世的时候,这是所有家庭用来保护家人的必需品。

    但到了现在,每天早上看着短信治城的市长,会发消息总结前一天的全市工作。

    无数人都在主动缴枪,再三强调只有所有人都放下枪,才能回到那个和平的社会。

    一旦再因为枪支发生战斗对抗,伤害的只有自己家人。

    所以和易海舟想象的不同。

    城内彻底没有了让武装人员能藏匿的空间。

    任何人只要携带枪支被发现,立刻就会招致报警抓人缴械。

    甚至连背着球包、小提琴盒,都会被路人笑着调侃是不是装了枪。

    市民们都得马上打开证明清白。

    因为这会儿不证明,待会儿可能就是武装特警来开枪说话。

    过去多年的战乱,太让人痛恨了。

    而城外因为太出名。

    锁定的几个城郊交通要道,都要经过严格的武装检查。

    格罗宁根彻底成了没有武装分子敢来袭击的明星之城。

    谁都在惊叹这座昔日已经接近废墟的空城,怎么一夜之间就生机蓬勃了。

    连奥琳娜都要来调研,欧美国家的经济学家,经济记者更是扎堆儿来访问。

    战乱前都默默无闻的这座城市,现在是因为从废墟上崛起被全世界瞩目。

    这时候要是谁来破坏,那岂不是真正成了千夫所指么。

    毕竟发生在东欧的漫长争端混乱,和恐怖主义还是有差别的。

    没有人抱着非要把这里搞乱,让所有人都不得好死的心态。

    所以从外部武装检查就能发现,居然没有发现一起尝试来进行武装袭击的行为。

    这里面可能有上回被全歼俘虏的战况震慑。

    但更多还是要考虑性价比。

    打很可能打不过。

    就算能抢到什么,那也要送很多人头。

    还不能对外宣扬是什么武装干了这种事情。

    名和利都得不到。

    那还来干嘛?

    所以看着事态向好。

    波娃立刻推动了国际机场恢复。

    她不是从市民的赊账中开始回笼资金了吗。

    又把这些资金拿去投入到机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可能在发达国家,觉得修建个国际机场,动不动都是多少亿的海量资金。

    其实在欧美国家大多数通用机场,都没那么豪华。

    因为又不是政府工程,只需要满足功能就行。

    大多都是平整的机场跑道外,简单的航站楼。

    再说格罗宁根本来就有满足要求的国际机场,只是被破坏性的炸掉了。

    现在主要是修复。

    这种修复恰恰又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