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酸诗(求收藏)(第3/4页)  大唐杨国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啊,千山、万径立意何等宏伟,对应的却是一独钓老翁,这场景怎么想怎么不协调……刘兄为何会觉得诗好呢?”又有一名不学无术的士子问道。

    刘元卓一看这架势,好像谁都不推崇这诗,便随了大流,道:“之前所言只是我个人观感,雅会既是探讨诗赋,诸位有何意见,可畅所欲言,或许这诗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既然都说了场景怪诞,等同于说这诗之意境不合现实,就是牵强附会,强行作的一首诗……大雪天的不好好在家里烤火,怎会有一老翁在无人的荒郊野外垂钓江雪呢?”司马杰再次道。

    杨云心想:“一边拼命贬低这首诗,一边却不知不觉就将诗的内容熟记……能让你一遍记牢的诗,难道不是好诗?”

    刘清媛逮着机会,揶揄道:“这种诗怕就只有不通诗词的人才觉得好……樵夫粗俗,忙于生计,哪里能写出好诗来?”

    她因为得意,脸上露出促狭的笑容,眼睛眯成月牙状,呈现几分独特的美态,只是那刁蛮任性样,让杨云无法生出怜意。

    反观韩娴则低头沉思,琢磨这首诗深层次的意境。

    “不知韩小姐怎么看呢?”

    杨云主动跟韩娴交流。

    韩娴作为大家闺秀,生得花容月貌,有股贵小姐独有的气质,有时候却不自然流露出神游天外的天然呆模样,稍微思考后,她重重地点了点头:“确实是一首好诗。”

    如此简单的评价,却让司马杰下不来台了,刘清媛也有些不高兴,质疑道:“韩姐姐怎会觉得这樵夫作的是一首好诗呢?”

    韩娴道:“我先从字面上讲一讲,‘千山’、‘万径’两词,为的是给下面两句“孤舟”和“独钓”作陪衬。没有‘千’和‘万’,下面的‘孤’和‘独’也就平淡无,没有什么感染力。”

    “再看意境,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本极平常,可是作者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就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接下来两句原是静态描写,由于摆在这种幽静和沉寂的背景下,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勃勃生气。”

    “最后,诗赋讲究的是琅琅上口,你不觉得……这首诗读起来很通畅,一种强烈的画面感油然而生吗?”

    “说的也是。”

    刘清媛仔细思考,旋即同意了韩娴的说法。

    司马杰则面色赤红:“诗的好坏,难道只从是否通顺上判断?如此跟白丁有何区别?”

    旁边有人提醒:“司马兄,你这话就不合适了。”

    之前司马杰针对杨云,旁人不会说什么,毕竟杨云初来乍到,跟他们干系不大。

    但现在司马杰连韩娴和刘清媛都针对,让在场的宾客觉得不可接受……就算你再不通情理,也不能唐突佳人啊,一个个先后跳了出来,踊跃争当护花使者。

    张柏笑着说道:“其实……这首诗写得最妙的便是‘雪’字,‘千山’、‘万径’都是说雪,船篷和渔翁的蓑笠上,也都是雪。作者用‘寒江雪’三字,把‘江’和‘雪’紧密联系到一起,给人以空蒙、遥远之感。”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孤独,性格却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如此琢磨,确实是值得品味的好诗啊!”

    刘元卓怕现场又吵起来,连忙道:“这诗不如大家回去后慢慢品评,何必现在便定下好坏?不知今日现场诸位同仁是否还有佳作,拿出来品评一番,又或者如杨兄弟一般,听到的诗赋也行!”

    “对对,别局限于这一首。”

    一人起身,“在下偶得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