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二章:感激涕零(第3/4页)  唐朝贵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交好,只要他们肯顺从,愿意视大唐为上邦,那么……也未尝不可。”

    李世民认同地颔首道:“房卿等人也是这样想,点到即止嘛。”

    陈正泰随即又笑道:“可若是点到即止,却也不成。”

    “嗯?”李世民狐疑的看着陈正泰:“你继续说下去。”

    陈正泰道:“让其为藩属,是因为我大唐控制不便。可这并代表,我大唐只取其名分。所以儿臣的意思是……这百济……事关的乃是我大唐对外羁縻诸藩的基本国策,也是未来诸藩国的一个标榜。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看着陈正泰:“看来你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谈不上,儿臣的意思是,百济若要称藩,除了必要的所谓上贡称臣之外,还需满足我大唐几点要求。如若不然,这样的藩国,不要也罢。这其一:既为大唐藩国,那么,我大唐还是需派出流官前往百济。”

    “派遣流官?”李世民愣了一下,忍不住道:“既然不置州县,派流官做什么?”

    陈正泰便道:“这流官,当然不是直接管理他们的百姓,而是要像他们派遣的遣唐使一样,我大唐为了顺应百济民心,理当派驻流官,抵达百济,在百济之后,建立官署,职责嘛,当然是监视百济国君臣的举动,若是有百济君臣残害百济百姓的,我大唐难道可以坐视不理吗?又或者,有我大唐的钦使前往百济,自然需要流官负责招待。还有大唐的商贾、遗民,过境此地,也需百济的流官办理相关事宜。”

    李世民暗暗点头,派一些人员去而已,想来百济国的反弹不会很激烈,而大唐有的是官,都快人满为患了,丢一些出去,也是无妨。

    李世民便道:“你的意思是,派出使者?”

    “不是使者。”陈正泰很认真的道:“而是要让百济国专门设立一个官署,此官署名,可称为监察院或是御史院等等,主官由我大唐派出,最好从御史里挑选,抵达百济国之后,负有记录百济朝廷动静,纠弹百济百官朝仪,侦察与逮捕贪赃枉法的百济不法官吏,同时,在这监察院之下,还需设有一个专门的监狱,负责审问和关押。当然,名目上,这个监察院,还是隶属于百济国,只是所有的官吏,都受我大唐派出的御史指派。”

    李世民皱眉,这样……百济国就未必肯接受了,这不等于将一半的司法权,交给了大唐?

    当然,现在的百济国,可谓是风雨飘摇,他们倒是想不接受都难。

    “除此之外。”陈正泰继续道:“还需让百济开辟一个港口,令我大唐在百济建立水寨,使我大唐可驻扎一部分水师。现在百济的水师已经全军覆没,他们现在面临新罗和高句丽人的威胁,我大唐愿用水师保护他们,想来他们也不会不接受。”

    “这其三,便是准许百济各州县与我大唐通商,甚至建立供我大唐商贾们歇息和交流的商业会馆。”

    “陛下,有了这三条,这才算是有了藩属之实,而非我大唐只取百济国一个名分。”陈正泰似乎对此,有过很深的考量。

    他见李世民还在推敲,便又耐心地分析道:“建立监察院有一个好处,一方面可以监视百济君臣,使其对我大唐完全顺从,另一方面,也可惩治一些贪赃枉法之徒,赢得百济的民心。若是有人反唐,也可以贪墨的名义,将其掐住。建立水寨,一方面可让我大唐的水师保护来往的百济的商船,也可使我大唐得水师,有了一个可以新的补给点,一旦大唐与高句丽开战,大唐水师可以自百济和三海会口同时出动,使高句丽首尾不能相顾。何况驻扎了军马,也可使百济君臣们不敢胡作非为,是保障了监察院的权威。这其三,建立商会,则是大规模的百济进行贸易,贸易的过程之中,我大唐商贾便可深入他们的州县,与地方上的世族、贵族甚至州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