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借才(第3/5页)  墨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几家胆子大的,出去收绸子,绸子没收着,被南梁的散兵游勇劫了财,还死了几个人,这些人就不敢再出去,聚在豫章城等着大帅清理收拢洪州,等着洪州重新太平下来。    “咱们到的时候,大帅还在外头清剿南梁残部,有几个地方,还打的挺厉害,还没太平呢,这些早到的商号,就都窝在豫章城里干等。    “后来,大当家让应大掌柜把江北的商号拢一拢,这些商号一听是大当家的意思,没多费一句口舌,就聚在一起了,统一听应大掌柜号令。    “后头,大当家不是让应大掌柜去找张掌柜说说话儿么,这一说,就说出了件事儿。    “这些,是后来应大掌柜跟我说,我才知道的。    “张掌柜说,这洪州路各个府县都有织坊,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大有的小,不过都有,哪怕最小的县,也得有个十几张织机,织出来的绸子,多数是贩往江北的。    “江北江南这仗打起来之后,各家织坊的丝线绸子,就都积下来了。    “这些织坊收茧子,都是预收,一定就是三年,预付三成的定金,说是几乎所有的织坊,都往当铺当织机当茧子当绸子捱日子。    “应大掌柜听说这事儿,和绸缎行的商号,说是商量了一整夜,隔天一早,就从张掌柜那儿拆借了银子,雇了牙人,往各府县的当铺,专收各家织坊的抵押。    “这事儿,应大掌柜说他当时跟我说过一回,我没在意,大当家交待的是米粮上的事儿。    “后来,他们是把各府县织坊上的抵押能收尽收之后,应大掌柜才发动了收米粮的事儿。    “应大掌柜他们,是把这茧子绸子,和米粮的事儿捆一起了,这中间讲究多,后头我太忙,没顾上多管,听说花样百出,精彩得很。    “应大掌柜他们一出手,各府县那些米粮行都是行家,一看就急眼了,狗急跳墙,就开始出事儿,大大小小出了三四十件事儿。    “幸亏大当家想的周到,咱们这儿都是带着大帅手书的,那边一动手,这边立刻就弹压下去了。    “这是说好了的,在商言商,不能动手。    “米粮船已经走了不少了,沿江往上,先到鄂州,再从鄂州到襄樊,从襄樊再到建乐城,从建乐城再南下。    “绸子也走了不少了,绸子轻,直接过江,从黄梅县,陆路回去。    “应大掌柜要看着所有的粮船都走了再走,也就明后天,就能到豫章城了。    “听应大掌柜说,刚刚发动没几天,就有位章行首找过他,算是求和,应大掌柜说,已经来不及了,这一发动,就是箭已离弦。    “听应大掌柜说,这一场事下来,江州的米粮行,算是废了。”孟彦清愉快的啧了一声。    李桑柔凝神听了,往后靠进椅背里,露出笑容。    米粮行废了最好,行里那些牙人们,看看能不能让他们各自为政,各开各的米粮行,有间铺子就行的米粮行,只评定米粮等级,提供个交易的地方,把米粮行做的和铺子一样,星罗棋布的时候,所谓的市场,也就有了。    隔天一大清早,应守愚就跟着粮船到了豫章城外,匆匆进城见了李桑柔一面,没说几句话,李桑柔就让他先回去,应守愚急急出城,启锚往回赶。    路上赶得急一点,也许能赶回家过年。    ……………………    应守愚到豫章城的这一天,也是滕王阁写文比赛头一个十天到期,要评出一二三的大日子,李桑柔没去守将衙门,径直去了滕王阁外,等着文诚评出一二三,送过来。    最后一天的文章诗词,是昨天人静前后,送到文诚手里的,好在这最后一批,也就两首小歪诗。    文诚自从从顾晞那里接了这桩差使,就极为慎重,打发小厮每天过去抄一趟,自己先看过,再请骆帅司,以及随营的几位翰林细看点评。    文章千古事,可马虎不得。    李桑柔刚到滕王阁工地,站进张管事那间小草棚里,顾晞也到了。    李桑柔打量着顾晞,顾晞披着件藏青素绸面银鼠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