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回 战四秋小儿逞凶,种高产群策群力(第1/2页)  瞠目结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一所小有名气的初级中学:三台县红日中学。校长吴宇因为勤工俭学成绩斐然,曾经两次出席北京参加英模大会,三次出席四川教育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这可不是靠吹嘘得来,得有真凭实据:学校农场种出的茄子,有一个学生身体那么长!据上报材料说有八十三斤四两。这可是有照片为证。原来那照片是让学生伸出两只手做出抱茄子姿势,茄子摆在学生前面五米远处,照相机拍下的照片显示出一个比人高,学生抱不了的巨大的茄子。当然,类似这样的铁证还多,不然,怎么可以到北京风光呢。

    深秋季节,很多农活要做。当时,这样的工作称为“四秋”。校长一声令下,八百多学生除了特殊人物,比如有位叫张政的学生只有一条腿就算特殊,其他的都开上“大战四秋”前线。

    该校六二级二班今天的光荣任务是积肥,就是找“四秋”生产需要的肥料。把草皮堆在一起算肥料,把带黑色的土堆在一起算肥料,把一堆任意的泥土堆一起,再盖上草皮或黑土也算肥料罢。每一个学生一天要求积肥一千斤!

    天呐,哪里会有这么多的肥源啊!但任务是必须完成,不然,不配作有名先进学校的学子。学生们扛着锄头四处寻找肥料。女学生林芳芳惊喜的发现了目标,顺着手指方向看去,同学们看见一家人房子墙根下一片小小的菜地。地里生长着牛皮菜,还间种一些葱葱和蒜苗。把这块地的泥土收集在一起,十个同学的任务就完成了。

    一个说“这可是别人的菜地啊!”

    “都人民公社了,谁还搞资本主义!”大家反驳。

    于是,十多把锄头开始“挖资本主义”,有好多牛皮菜被连根除掉。

    “别别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出现在学生们后边。

    “别挖,这是我们一家的命根子啊!求你们别挖!”

    老太婆抖动嘴唇,几乎是哭着求情。看官知道,1962年秋天,大批饿死人的伙食团已经散伙了,但人们还是吃不饱。这家人在自己屋前种的这些牛皮菜正好是可以填补那辘辘的饥肠啊,挖掉了这些菜,就可能又添加几个因为饥饿而死的冤魂。这些饥饿线上的人犹如站在悬崖上的人,只要有轻轻的向外的推力就会坠落悬崖。学生们今天正在施加那推人下悬崖的推力!

    挖菜的学生并没有停下锄头。

    “别挖,这是我们一家的命根子啊!求你们别挖”老太婆向学生们跪下了。

    但是没有起丝毫作用。老人凄厉的哭声,颤巍巍的双手,被视而不见,没有起丝毫作用!

    晚上,劳动总结时候,同学们挖“资本主义”的行为受到了表扬。老师布置了明天的任务:种豌豆。

    第二天,林芳芳所在的小组有十二人,一大早领取了八十多斤豌豆种子。由两个强壮的同学抬上了山坡,大家要在早晨这两个钟头把豌豆全部种完。不过,豌豆不是种在地里,而是种在土埂上。这些坡地每一块地的倾斜土埂上杂草早已经被剃光了,学生们要在土埂上挖眼,在眼里投进豌豆,然后一拍封口,豌豆就种好了。这就叫吊崖豌豆。

    同学们种了好几根土埂,可是种子还剩余很多。组长林芳芳最有办法了:“我们种高产吧!”大家异口同声:“好!”于是同学们挖出了大个的眼,每个眼投进一大把豌豆。这办法真好,一粒种子生出一根豆苗,明年春天收一把豌豆,这么多种子下去,不知该收多少啊,肯定高产!而且种子很快也可以用完。有个叫李向的同学挖了一个斗大的洞,让人投进足足有十斤豌豆。大家称赞:“一定可以放卫星!”这种办法真妙不可言,一会功夫,豌豆种子用完了,大家还余兴未尽。

    真是:学生无知欺老妪,懵懂小儿也凶顽,

    早知种多可高产,该把粮仓埋土中

    快眼看书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