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引君入瓮(第1/2页)  碾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乾兴元年,白露时节,张家坪。

    渐已西沉的阳光穿过了树叶,越过了木质窗棱,虽是星星点点,却又连成一片,就这样挥洒在一个小男孩的身上。只见这小男孩子伏在身前的桌案上,动也不动,背脊均匀的高低起伏着,隐隐有鼾声响起。

    这时一个身着儒衫头戴纶巾的老学究,手持一本书册,正立在这小男孩身前,看着他嘴角渐渐落下的口涎,先是轻声咳嗽了两声,接着这老学究身旁就发出了一阵哄笑声。

    这小男孩听到了周围的哄笑,有些好奇周围的同窗在笑些什么,便坐直了身子,睁开仍有些惺忪的眼睛往周围望去,同时吸了一下嘴角的口水,发现没吸进去,便用手擦了一擦,然后猛地一甩,正好看见自己的口水甩在了先生的白色儒衫上。

    这小男孩一瞬间便清醒了过来,立即站起了身道:“见过先生,问先生安,小子错了,不该睡觉。”

    偷眼瞧了眼正在吹胡子瞪眼的老先生,讪笑了一声后,轻轻伸手用衣袖擦掉了那记口水。

    这老先生却道:“为何别人都可端坐听讲,只你一人在酣睡?”

    这小男孩道:“因……因为您说的那些我都会了。”

    老先生道:“知你平素聪明,那你给同窗小伙伴们都说说,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作何解释?答得对了,我便不罚你。”

    这小男孩哈哈一笑道:“这个简单,意思就是,人若是没有志向,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应该是庄子说的。”这话音一落,老先生未来得及做任何反应,周围已经哄笑成一片。

    今日学的便是这《庄子·外物》篇,老先生特意拿出这一段来,细细解释,期望这张家坪中的学童中,能够有人好好读书,得以高中,从而光耀门楣。

    却是掰开揉碎了讲,大抵都是些读书可以封侯拜相,读书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怕再不济,读书也可以帮家里做些账房管事之类的活计,或者来私塾当个先生,从未有什么粗鄙之言。

    而这时老先生听这顽童所言,似是打一开始就神游物外,还说什么应是庄子说的,这可是下午刚开讲便提过的今日所学内容。

    登时比刚才发现他在睡觉还要生气,但是又碍于说过了答上来不罚他,一时之间也有些尴尬。便只好哼了一声,瞪了他一眼,回到自己桌案前,又开始絮叨起来。

    这次絮叨的还是刚才那些老生重弹,连带着一些对他的冷嘲热讽,大概也就是些,似他这般年少聪明,但是不努力,可能将来长大会怎样之类的话。

    接着还讲了个伤仲永的故事,周边那些小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可是这个小男孩对这些讥讽之言一点也不在意,反而又开始泛起困来。

    终于就在这男孩又要睡着时,老先生宣布了今日下学。这小男孩一下就来了精神,飞也似的冲出了学堂。沿着那渭水,一路向下游而去。

    这个小男孩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其实也是一个教书先生,所以对现在这些教书先生所教的东西总是有些无感。名为先生,可无非就是照着念,甚至有时候,念完了,却连这段话的含义都不告诉你。

    曾经有孩子问起,得到的答复却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后来这事情经历的次数多了,才发现原来这些孩童其实并不认得上的字,来回反复念书,不如说反复背书,背得多了,自然知道哪个字对应的是上哪个字。

    若是见得也多了,那便算是识得字了。这对很多天资不够聪颖的小孩子来说,读书实在太过困难了,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这小男孩名叫李知耻,现在虽是在走路,可是思绪早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后世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出行也是格外的方便,所以注重的总归是怎样才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